任重:“汞都” 道出大陆经济发展真相

人气 10

【大纪元2014年07月17日讯】近年来,大陆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甚至专门有人为所谓“中国模式”唱赞歌。那么,大陆的实情如何呢?7月15日大陆某媒体《贵州万山矿工陷汞毒泥潭 ”汞都“申请20亿元治毒》的文章,给出了问题的答案。

万山位于贵州省境内,处在贵州、湖南、湖北与重庆4个省市的交界地带,因汞储量居亚洲第一、产量居世界第三,又盛产朱砂、水银,有“中国汞都”之称。因为汞是地球上唯一的液态金属,它所附着的丹砂,自古以来就被用来炼制能让人长生不死的丹药,所以,万山最早的开采可上溯至秦汉时代,有官方记载的采冶也长达600多年。万山也因此有最先进的研发技术和防止汞污染的丰富经验。

然而,这些自古以来的经验并没有被借鉴。从1950年开始的掠夺式开采,直至汞资源枯竭的今天,汞矿给万山带来的是严重的污染,据当地官方资料统计:汞污染耕地面积约10万亩,涉及人口10万人左右,土壤汞浓度最大超标量572.3倍。到2000年底,贵州汞矿累计亏损近亿元,当地人均财力仅93元,吃饭都困难,不少矿工迫于生计,偷盗、乞讨、卖血,还有离婚、失业、吸毒、自杀、汞中毒、汞污染和死亡困扰,……

如今在万山,随处可见的是那些鞋穿重了就走不动路的汞中毒者。自汞矿关闭时起,当地居民和大陆其他地方蒙冤受屈的百姓一样,开始了漫长的上访之路。当地人说,被汞污染的田种出来的大米是 “黑”米,有的还是空壳,大家都不敢吃,只有多洗几遍然后煮熟来喂猪,也有人将成熟后的稻谷,卖给前来收购的外乡人。因为这里的人都不敢吃自己种的大米,都是买米吃。

然而万山的污染并没有因为汞矿关闭而不再继续。2003年开始,上游的万山镇万泰锰业有限公司又建厂生产电解锰等产品,有毒的废水从万山镇注入大水溪,一直流淌至万山的各条小溪流中。村民赤脚或穿凉鞋从河里淌过,脚会恶痒难耐,用手挠时会溃烂。2012年万山区万泰锰业有限公司管道破裂,库内锰渣随溪水排放至下溪河,下溪河再汇入锦江河。污染的水流,一直顺流而下至湖南的麻阳县的13个乡镇,殃及10万多人。

万山人就这样,还未逃离汞污染,又继续被锰污染所害。万山区环保局曾向媒体透露,以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值汞含量1.5mg/kg作为对比值,万山老矿区下游的敖寨河两岸受污染农田土壤汞含量25.68mg/kg,超标17.1倍;下溪乡两岸受污染农田土壤汞含量278.5mg/kg,超标185.6倍。要对下溪乡和敖寨乡沿河两岸的4783亩污染耕地进行修复,需要投入20亿元。

遗憾的是,破坏性的建设还在继续,污染从未停止过。目前大陆的污染企业还不断的由富裕省份向中西部穷困省份转移,有超过50%位于大陆东部地区的污染企业向西部地区或内陆省份大量转移,自东向西形成“污染大迁徙”,致本就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更加恶化,使辽阔的中华大地几乎无处不被污染,大陆30年污染已经超欧美200年中造成的污染。

如今的大陆,空气污染每年导致123万人死亡,在74个重点城市中PM2.5只有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地下水污染已超过90%,因此而出现的癌症村好几百个,几亿人饮水不安全,要治理水污染则需要上千年的时间。土壤污染更是惊人,恢复农田,即便花费掉所有的GDP也无济于事。当人生存最基本的空气、水、土地种出的食物都有毒的话,所谓的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呢?

而少数从这种发展模式受益的贪官们,把攫取来的钱财汇往国外,再把老婆、子女甚至二奶、情妇都纷纷移民到山清水秀的国外,自己的后路早就准备好。留下被严重污染的环境和衰退的经济,让老百姓们去挣扎,去买单。这种所谓的大陆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究竟有什么值得炫耀和夸赞的呢?

相关新闻
外媒关注中国有毒大米 土壤污染成“国家秘密”
华尔街日报:土壤污染对中共造成潜在危机
大陆土壤污染严重 被迫绘制重金属“人类污染图”
美国健康报告泄漏中共“国家机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