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開發斗南交流道特定區 候選人提出白皮書

人氣: 170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4年07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閒置三十多年的斗南交流道特定區,除了小東工業區外,其餘特定區迄今未實質開發,導致該區淪為「孤兒」,土地無法有效開發使用,週邊虎尾溪及雲林溪河段設施無法改善,長期以來淪為斗南鎮易淹水區之一,嚴重影響斗南鎮的發展。雲林長參選人張麗善18日舉行縣政治理記者會,希望開發斗南交流道特定區為「鮭魚返鄉」工商綜合園區及國家級倉儲物流專區,創造二萬五千個就業機會。

現場嘉賓雲集,斗南鎮長候選人黃博舉、斗南鎮多位里長、鎮民代表、縣議員、新大集團總裁黃坤檳、鴻茂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茂昌、小東工業區眾多廠商以及斗南交流道重劃區內農民近百人共同舉行。

張麗善(中)與來賓共同舉行斗南交流道特定區縣政治理記者會。(廖素貞/大紀元)

二萬五千個工作機會 年產值一千億元

張麗善表示,斗南交流道特定區範圍約三百公頃,交通便利、土地完整,距離雲林科技園區不到二公里,能夠與雲科形成產業集群效果,預估至少可提供二萬五千個工作機會,年產值逾一千億元,週邊經濟效益上看一兆元,張麗善強調,越南排華暴動,受害最深是台商,其中不乏雲林鄉親辛苦創設的公司,他們都有「出外迢迢難、在家日日好」的感慨,很想回到台灣,回到雲林投資,只是找不到合宜廠房,找不到能夠信任、合作的政府,雲林有這樣的土地,相信可以讓鮭魚們找到安全返鄉的途徑。

在地投資、在地就學、在地就業

旅外企業家黃坤檳指出,雲林縣人口外流嚴重,主因就是沒有產業,要想讓海外企業家願意返鄉投資,首先土地要能順利取得,政府的行政效率要高、要有戰略性的規劃,不要打散彈。另外要從技職體系去充實人才,週邊的環境配套要完善。他期待未來的地方政府能夠做一整體的產業鏈規劃。讓雲林人可以在地投資、在地就學、在地就業。

招商對象三低一高企業為標的

張麗善表示,園區招商對象以高科技、創新產業,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高經濟產值企業為主,如精密機械工業、生物科技產業等,縣府會提供必要的協助,減化行政作業流程,加速建廠流程,但相對也會要求企業要求所有環保措施,及晉用雲林子弟比例等承諾,創造三贏。

(責任編輯:王愉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