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研究:50歲前戒掉壞習慣可改善心血管

張東光

人氣: 47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4年07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一份最新的研究發現,如果成年人在30、40歲(或50歲以前)時戒掉一些不健康的壞習慣,他們便可逆轉心臟疾病的負面效應。

《每日郵電報》報導,這份刊登在《循環期刊》的研究報告表明,吃下更健康的飲食和從事更多的運動,可控制甚至逆轉心血管疾病的自然進展。但研究人員警告,年紀漸老時若捨棄了健康的習慣或養成額外的壞習慣,恐怕將對人們的心血管造成不利影響。

該研究主要調查者、西北大學范伯格醫學院預防醫學系史普林(Bonnie Spring)教授說:「如果你在年輕時養成了一些壞習慣還可救。你仍可改變習慣,你的心臟將因此受益。」

據統計,英國每年有82,000人死於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約1/5的男性和1/8的女性死於此疾病,目前估計有270萬人罹患這方面疾病。

當心臟的血液供應被冠狀動脈積聚的脂肪物質阻斷時,便出現了冠狀動脈心臟疾病。時間一長,動脈將呈粥狀。其成因包括吸菸、高膽固醇、高血壓和糖尿病。史普林教授說:「如果你沒有保持一個健康的生活形態,你將出現心血管疾病的症狀。」

這篇題為「年輕成人冠狀動脈風險發展」的報告研究了5,000名18~30歲參與者的生活習慣,以及在20年後的冠狀動脈鈣化和增厚的關係。

研究發現健康生活形態的因子包括:沒有過重或肥胖、沒有吸菸、常常運動、沒喝或少喝酒的健康飲食。在初期,研究對象不到10%的人保有這五個健康因子。20年後,1/4的人至少增加了一項健康因子。

該研究發現,增加健康因子與降低冠狀動脈鈣化和降低中膜厚度有關。史普林教授說:「該發現很重要,因為它揭穿了兩個某些健康醫療專家所稱的迷思。第一個迷思是改變患者的行為很困難。但我們發現25%成年人健康地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形態。」

「第二個迷思是傷害已經造成,在成年時才改變至健康的生活習慣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太晚了。顯然,這一點是不正確的。成年時期改變成健康的習慣並未太晚。」史普林說,該研究顯示40%的人在年紀漸長時戒掉壞習慣,成年時期是一個戒掉壞習慣的「安全期」。

(責任編輯:畢儒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