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竹南蛇窯駐村藝術家 林楚玲創作展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4年08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文敏台灣苗栗報導)竹南蛇窯駐村藝術家林楚玲,遠從香港跨海到台灣體驗高溫柴燒,駐村2個月期間,分別完成創作為「工具」、「寶葬」、「尋月亮」、「台灣制造」 (Made in Taiwan)、「拉坯日記」等五個系列,23日上午,林楚玲創作展發表,她表示,「台灣製造」作品,是駐村時給她感受最深的;「尋月亮」是她在駐村期間追求的夢想。

「台灣製造」這組作品,一共做了11雙不同款式的童鞋,分別用了不同的陶土,是駐村時給她感受最深的;她說,創作要永遠保留單純喜歡的心、保持最初的那種狀態,對事物保持探索和好奇的精神,不被自己固有的想法所箍禁。

「工具」是為12位朋友每人做了一隻手的模型,再用注漿的方式,為他們製作一隻陶手。她表示,別的陶藝家駐村時可能會帶著他們自己的工具,如修坯刀、木刀等等,她帶的是心靈的工具—這12位朋友的陶手。藉由這些朋友的手,在駐村期間時時感受到他們的支持。

「尋月亮」是駐村期間,常常會仰頭看看天際的月亮,工作室擺放最多的莫過於一個個空陶瓶,瓶口黑黑圓圓的,總覺得形狀像極了一個滿月。

林楚玲指出,香港因為地小人稠,沒有適合蓋築柴窯的條件;在學期間也只能以電窯操作,陶藝品以小型電窯燒製完成;高溫柴燒「開窯」時,可能會有作品因無法承受高溫而熔垮,但在挑戰技藝過程中,發掘高溫柴燒前所未見的美麗與驚奇。

林楚玲表示,柴燒吸引她的是柴灰散落於陶件之上,柴灰會成釉,就像在陶器身上穿了一件樸實敦厚的衣牚。她說,喜歡那潤澤不花俏的釉色,好像農夫在田野間辛勞工作的皮膚顏色,是大地給他印證的痕跡。

林楚玲提到,整個過程有一個觀念,就是要「環保」,珍惜大地所有,好好利用地球所供給的資源,作品才有它的屬性與感知。

即將結束駐村的蛇窯,林楚玲表示,2個月來學習很多,感受很深,柴燒的質感,令人驚豔!學會如何燒窯,有小迷你窯可帶回香港,把柴燒延續下去;除了柴燒,其他也學習很多,台灣很有人情味、很親切,感覺很好,香港很匆忙、腳步很快。

林楚玲分享她的「拉坯日記」。(許享富/大紀元)
林楚玲創作展-「台灣製造」,11雙不同款式的童鞋。(許享富/大紀元)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