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日本戰敗投降 國軍少將回憶受降記

人氣: 2520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5年10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臺北報導)中華民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為紀念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週年,日前出版新書《不朽的戰魂》,書中92歲參與抗日的前國防部主計局副局長張濟夏少將表示,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告無條件投降,終結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華民國上下莫不歡欣鼓舞,三百萬國軍部隊奉令於各地待命,準備接受日軍投降。

日軍宣告投降 終結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讀「終戰詔書」,以錄音向日本軍民廣播。盟軍受降典禮於9月2日上午9時,在日本東京灣美國密蘇里號旗艦上舉行,由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將軍主持。

日本外相重光葵以「奉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之命令與名義」,及大本營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以「奉日本大本營之命令與名義」,於降書上簽名,然後由盟軍最高統帥及9個國家代表順序簽字,中華民國徐永昌上將於美國代表尼米茲上將之後簽字。

1945年,蔣介石委員長在南京中山陵前,透過中廣電台向全國同胞宣布對日抗戰勝利。(網路圖片)

南京受降典禮 舉國歡欣鼓舞

1945年9月3日上午8時30分,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率領政府首長及文武官員,在重慶陪都國府花園設奠遙祭國父孫中山先生陵寢。接著主持慶祝典禮,發表演說,勗勉全國軍民共同建立三民主義新中國。

1943年開羅會議討論對日作戰計劃,羅斯福接見的是蔣介石,而不是毛澤東。中國人民在當時國民政府的領導之下浴血奮戰14年,終取得空前勝利。圖為戰爭結束時,日本向中國投降,中國的代表是國民黨的何應欽將軍。(歷史檔案圖片)

中國戰區日本投降儀式,於1945年9月9日在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受降典禮由陸軍總司令一級上將何應欽主持,日本代表為日軍侵華最高指揮官,即「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陸軍大將岡村寧次。降書簽署時,先由日本代表簽字蓋章,再由國軍代表簽字蓋章。

有幾個中國人知道日軍投降書是什麼樣子。為什麼共產黨不讓民眾看看日軍投降書?難道僅僅是因為文中多次出現:日本陸海空軍及其輔助部隊向蔣委員長投降。」圖為日本降書,本頁提及「蔣委員長與其代表何應欽上將」。(網路圖片)

日本降書內容共九條,其中第一條:日本帝國政府及日本帝國大本營,已向聯合國最高統帥無條件投降。第二條:聯合國最高統帥第一號命令規定:在中華民國(東三省除外)臺灣與越南北緯16度以北地區內之日本全部陸、海、空軍與輔助部隊,應向蔣委員長投降。第三條:吾等在上述區域內之全部日本陸、海、空軍及輔助部隊之將領,願率領所屬部隊,向蔣委員長無條件投降。

蔣公在大陸時,聲望兩次達到中華民國歷史巔峰,一次是在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南京全城陷入一片瘋狂,所有的鞭炮都放光了,南京包括平時規規矩矩的學生,都跑上街上歡呼跳舞,簡直是瘋狂。第二次是在1945年8月15日抗戰勝利日本投降時,當時重慶也是陷入瘋狂。圖為南京市民放鞭炮到機場迎接蔣介石。(網路圖片)

國軍原地待命 各軍準備受降

日本無條件投降,令國軍官兵歡欣鼓舞!全國三百萬部隊奉令原地待命,前往指定地區受降。抗戰末期,張濟夏擔任國軍第64軍的軍需佐,1944年跟著部隊與日軍打完桂柳大會戰後,國軍抵達廣西省百色市,1945年4月間,國軍光復南寧市,軍部駐防近郊蘇墟。

1945年8月15日,接獲日本投降的消息,國軍奉命於原地待命,軍部無線電臺24小時開放,收聽重慶當局宣布部隊受降地區及對象。張濟夏於1943年從軍抗日,他回憶日本政府投降後,1945年8月下旬,國軍終於接奉受降命令:「著陸軍第64軍前往廣東省中山、順德、新會一帶,接受日軍第130師團近藤部隊、中村旅團等投降。」

64軍前往廣東受降 官兵興奮東行

1945年9月1日清晨,64軍軍部自廣西省南寧市蘇墟出發,前往廣西省南海岸欽州市,參加9月3日盟軍勝利日。1945年9月3日晚,張濟夏說,與中華民國並肩作戰的美軍大兵,人人興高采烈,對空鳴放卡賓槍,砰砰槍響聲替代爆竹聲;慶祝會場滿布彩球與彩帶,香檳開瓶聲此起彼落,增添無限歡樂!次晨起床後,天氣頗涼!64軍官兵懷著興奮心情,踏上凱旋之路。

1945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告無條件投降,終結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華民國上下莫不歡欣鼓舞,圖為南京市民夾道歡迎國軍部隊進駐。(鍾元翻攝自《不朽的戰魂》/大紀元)

張濟夏的部隊沿粵境南海岸東行,目的地是廣州市外圍城市──江門市,路長五百公里,行程兩週。首日自欽州市起程,經合浦、廉江、茂名、陽江、臺山、開平等沿海城市,前往江門市。途經華僑故鄉的臺山市,其村落建築均為白色兩層洋房,遠眺白茫茫一片,全是西化建築,較之其他村落頗為特別。

連續多天行軍 弟兄腳底起泡

張濟夏回憶,他們的部隊每天行軍約35公里,每行軍7天,安排休息一天,以確保官兵體力。因長途跋涉,腳底板起了許多水泡,大夥兒休息時,都忙著找來縫衣針,以火燒或酒精消毒,將水泡一一戳破,然後才能繼續上路。

部隊終於到達新會縣開平,距離目的地江門市僅剩1天路程。為使受降任務進行順利,於開平市停留一天,全員休整後,部隊再集結出發。翌日上午七時,軍部警衛營擔任前鋒,緊接著為軍部軍官乘騎馬隊,各坐騎均由馬伕牽引。

軍官隊之後為軍直屬部隊即工兵部隊、通信部隊、衛生部隊、兵工部隊、砲兵部隊、運輸部隊(輜重團)與野戰醫院。3個步兵師的受降任務分配為:陸軍第155步兵師負責新會、江門地區;陸軍第156步兵師,接受廣州灣、遂溪及鶴山等地區;陸軍第159步兵師,前進中山、順德地區,分別接受日軍投降,解除日軍武裝。

1945年9月9日,南京,冷欣中將代表將日本降書獻給中國戰區統帥蔣中正,白崇禧將軍(前排右側內三)。八年抗戰勝利,事實上中國已經國困民貧,可說是一次慘勝。(翻攝:鍾元/大紀元)

64軍凱旋 日軍繳械投降

張濟夏表示,當軍部受降隊伍接近江門凱旋門時,人們簇擁佇立公路兩旁,揮舞旗幟忘情歡呼,鞭炮聲震耳欲聾,大家於萬眾歡騰聲中抵達目的地。

受降典禮由軍長張弛中將主持,投降日軍第130師團師團長近藤新八,親手將戰俘名冊、武器裝備清冊等項,呈交張軍長接收,典禮莊嚴肅穆。歡欣慶祝勝利到來,理髮業者在門前豎立海報,以紅紙大書「歡迎國軍凱旋歸來,免費理髮三天」。

中華民國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出版《不朽的戰魂》,10月26日在臺北國軍英雄館舉行新書發表會,與會抗日英雄合影留念。(鍾元/大紀元)

中華民國政府人道設想 寬待日軍戰俘

張濟夏表示,戰爭殘酷無情,戰敗國毫無尊嚴可言;幸中華民國政府寬大為懷,對待日軍戰俘,處處人道設想,對等待遣返回國的日俘,採集中管理。只是每天日俘排隊外出洗澡時,途中仍會遭百姓追逐,日軍個個表情驚恐、如喪考妣,昔日之霸道囂張泯然!反之,江門市民族意識高漲,國軍頗受民眾愛戴。

1937年7月7日,日軍藉口發動攻擊,點燃全面侵華戰火。宛平防守國軍趕往蘆溝橋應戰。(鍾元翻攝/大紀元)

今年適逢對日抗戰70週年,中華民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董翔龍為新書《不朽的戰魂》寫序表示,回顧抗戰歷史,自民國26(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國軍在裝備落後,實力不足的劣勢下浴血抵禦日本侵略,軍民傷亡不計其數,但國軍仍前仆後繼、不屈不撓終於擊敗日本。

董翔龍表示,這場戰爭的勝利,讓被日本占領的中國東北和臺灣回歸祖國,並廢除不平等條約,使中華民國自次殖民地蛻變成為世界四強之一,在70年後的今天看來,仍然令人熱血沸騰、肅然起敬。

責任編輯:林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