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聽天籟 寧心安神

作者:胡光東
font print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 ,

古人很重要的一種攝生之道,便是寧心安神。

寧心乃養生之本,否則,無論是外功還是內補,均難以收到健身之效果。元代羅天益在著《衛生寶鑑》中說:「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並列舉事實說明了「仁者無欲故靜,性靜者多壽考」的哲理所在。寧心養神,便是清心寡欲,以一種崇高的寬容,使世間一切無謂的煩然,煥然冰釋;使人對功名利祿等身外之物,一無牽掛,進入一種朗潔的心靈狀態,達到寧心安神的作用。

寧心養神的具體操作便是靜聽天籟。《莊子.齊物篇》云:「汝開天籟而未開地籟汝開地籟而未開天籟乎?」天籟者自然界音之謂也。風聲、雨聲、鳥聲、流水聲,便都是天籟。靜聽天籟就是為了靜心陶冶性情,調節神經,鬆弛心理。清晨聽蟲兒的唧唧,聽鳥兒的啁啾,聽微風過後樹葉的沙沙聲,由近而遠,由低而高,由粗略到細緻,繼而展開想像,心曠意弛,彷彿雲隙宇宙端也傳出隱隱約約的天籟,如游絲裊裊不絕如縷。

進入天籟狀態,所有的積塵、積怨等全是透亮、輕鬆,是一種超凡的飄逸和灑脫。古人懂得「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的道理,認為人的最高境界,應與樹木花草融為一體。

韋莊的「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李商隱的「秋陽不散霜飛晚,響得殘荷聽雨聲」;王維的「倚仗紫門外,臨風聽暮蟬」;李白的「揆雲尋古道,倚樹聽流泉」,均感悟到了靜聽天籟的妙處。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傳統養生方法眾多,簡單方便執行的養生法,應該是最適合忙碌的現代人。中醫認為牙齒和耳朵與人的壽命密切相關,「叩天鐘」、「鳴天鼓」是古代盛行的一種養生術。兩個簡單的動作,長期堅持不僅能延緩衰老,還能強身健體預防疾病。
  • 4月11日下午2點,美國神韻世界藝術團在維吉尼亞州諾福克市克萊斯勒廳的進行首場演出,現場氣氛熱烈,觀眾的掌聲、喝采不絕於耳。心理學家Jean Crawford女士和先生一起觀看演出後,驚歎道:「神韻展示了另一個境界!」
  • 在北京密雲縣和順義縣的交界處,有一座山叫黍谷山,當地百姓千百年來傳頌鄒衍吹簫的故事。
  • 美國神韻國際藝術團4月18日在德國不來梅音樂劇劇院的首場演出征服了不來梅觀眾的心,他們深深地為神韻感動,尤其為五千年中國文化讚歎。
  • 擁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有不老的容顏。古代名醫華陀的養生術,就是從睡覺開始。華陀睡覺的4個戒律,你若能做到,相信要變老都很難!
  • (受訪者小傳)李有甫,曾任中國人體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師承武術名家陳盛甫、陳濟生,是中國少數兼具武術功底、氣功與學術理論研究基礎者,其為中醫和氣功領域中的代表性人物。
  • (shown)經過磨練、淬礪的生命才是偉大、珍貴的,勇於面對和承受磨練,保持著良善,生命的境界才得以昇華,才會有善報,並能得到神明的重視和保護。
  • 黃建成夫婦餵雞、養雞、取得雞糞肥來種菜,再將剩餘的菜葉拿來餵雞,整個循環過程安全無毒,甚至超過有機認證標準的規範,他們終於做出了超乎想像的有機雞蛋。
  • 病人經常希望醫生給一些健康建議,在thedoctorstv.com的醫生們也不例外,會被要求回答這類問題。以下是幾位醫生生活中常做的六件事,不僅更健康,也使外表更為年輕,提供給大家做為參考:
  • 為什麼古人的生活方式有助於養生呢?古人主張「恬淡虛無」的生活起居,順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道家說: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它與大宇宙的物質和能量是貫通的,內部的機制也與大宇宙很類似,所以古人講:如果能與大自然形成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人就可以達到健康長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