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編織工藝傳家寶 80年藺草當嫁妝

人氣: 6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5年06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原來這麼好玩」暑期特展,推出百件以水生植物「蒲、藺」類為主的編織工藝精品,由收藏家孫業琪提供,其中可見已故的薪傳獎得主大甲阿媽柯莊屘女士多件嫁妝,包括80年藺草編織樣片「喜上眉梢」,珍品體現百年前台灣傳統工藝之美。

收藏家孫業琪提供薪傳獎得主大甲阿媽柯莊屘女士多件嫁妝,包括80年藺草編織樣片「喜上眉梢」,珍品體現百年前台灣傳統工藝之美。(黃玉燕/大紀元)

柯莊屘曾獲教育部「全國民族藝術薪傳獎」工藝類得主,堪稱國寶級編蓆藝師。六歲開始跟母親學編織帽蓆,從最簡單的起帽底到拿手絕活「龍鳳蓆」,未曾上學,因從小學編草蓆,圖稿在腦中能具象成形,可以藺草鏤空編織出圖案,因無法事先打稿,卻能讓龍鳳栩栩如生,據說全憑經驗與口訣;且一張蓆子得花一個多月編織,作品屢被收藏家珍藏。

提起大甲帽蓆產業,孫業琪表示,在日據時期曾列台灣三大重要產業,後因手工業衰微,藺草工業也走入歷史。90高齡的大甲阿媽柯莊屘,一生看盡了大甲帽蓆的興衰與轉變,也算是一部台灣傳統工業凋零的滄桑史。

身為西拉雅族的孫業琪,專研纏繞技術20年,曾多次發表「纖維纏繞創作展」,呈現西拉雅族古老傳統工藝技術,與纏花技法運用於纖維創作的成果,令人驚艷。更將編織工藝和園藝及多媒體結合起來,在童玩編織世界更好玩,且充滿創意。

孫業琪在展出現場拿起幾支草葉,不到一會兒工夫就變成一隻可愛的小雞、小馬,談起自然纖維編織這門古老工藝,他說,台灣從北到南,在海口都可見到各式水生植物,北部主要以俗稱鹹草為主,中部是大甲藺,南部是燈芯草,其中以「大甲藺」編織出來的品質最優良,而苑裡人編織大多屬這種。

他說,過去一床藺草蓆就相當於一件西裝,而日據時期,一件西裝可抵上一棟房子,可見他價值不斐,到現在依然具有萬元以上的價值。

藺草之所以可以編織走入生活,在於它外在具韌性不易斷裂,但內在卻擁有氣室及海綿組織,因此可以保溫與吸取濕氣;曾有一則癩痢頭兒子的故事,因媽媽為他戴上大甲藺草帽,吸取了頭上濕氣,癩痢頭不藥而癒,可見藺草其實也是具傳奇的植物。

責任編輯:李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