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海洋產業全民動起來!

人氣: 36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5年07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平和台灣高雄報導)台灣海洋產業研討會於7月30日在中山大學海工館舉辦。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高雄立委管碧玲、許智傑及海洋相關產官學人士約一百多人參加。

楊弘敦表示中山大學是唯一以海洋為發展重點的大學,海洋科學與美國合作,對國家政策及海洋產業、人才培訓作了很多努力,但民間與政府重視不夠。

長年投入海洋產業相關事務,持續觀注並深入研究的立委管碧玲表示,從她從政以來,一直關注及國際海洋權益、海上安全、海洋保育、海洋人才、海洋產業等項目尚未成熟,國家給予資源不夠,遠景不夠清楚,使漁業經營相當辛苦。2013年提案通過合法雇用合法海上武力以因應索馬利亞海盜事件。2014年台灣政府處理中國船問題,用台灣資源培植中國大陸海事產業,表示政府在海洋產業這範圍完全沒願景沒遠見。2015航港局修法「兩岸直航管理辦法」,全面開放台灣金門馬祖禁制水域給中國船過路,由逐航逐班申請變成申請一次半年可通行,最後她阻擋下台灣本島範圍禁制海域給予中國船通行,但可惜金門馬祖禁制海域卻開放中國船隨意經過,她呼籲產官學在建立海洋立國要一起努力,責任重大。

立委管碧玲參與30日在中山大學海工館舉辦的台灣海洋產業研討會。(陳平和/大紀元)

立委許智傑也一直努力建設高雄海洋首都為目標,並希望促成海科大與中山大學併校,海洋署設在高雄。

台灣海洋產業研討會30日在中山大學海工館舉辦。右起成功大學陳陽益博士、立委許智傑、河邊餐飲董事長張素鑾(陳平和/大紀元)

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陳陽益博士,同時也是策劃人表示一年辦兩次座談會,而且參與人數增加,顯示關心海洋產業人士越來越多。

海洋產業豐富多元

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系教授黃煌煇表示海洋產業是利用海洋或仰賴海洋而發展出相關產業的統稱,跳脫傳統漁業、捕撈、繁殖與造船的領域,開發新的海洋相關產業。

國際上,海洋產業成功案例如:

1. 美國夏威夷1999年已造就29億美金收益,18,000就業人口。
2.日本高知縣利用深層海水,2000年已達105億日圓營收,74家廠商投入。
3.澳洲海洋產業每年產值達300億澳幣,2020年將達500─800億澳幣。

台灣優勢天時地利

   
台灣海洋產業的優勢:海洋產業結合自由貿易港區、加工出口區,提升物流體系整體效益,減少物流體系整體成本。

在「遠洋漁業」方面:由政府出面積極建立世界各國之漁業合作,有效拓展龔海及沿岸國經濟海域支捕撈,發揮我國既有遠洋漁業能量。

在「箱網養殖」及「深層海水開發利用」應強力積極推動,「海洋能源開發」利用溫差、潮汐、海流、波浪嶼離岸風力之能源開發已刻不容緩,並發展「精緻遊艇產業」。

台灣海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柯宗廷總經理表示對台灣海事工程未來的展望。

1.近程:重大公共工程海事類由國內海事顧問或工程公司得標後主導。
2.中程:藉由吸收國際海事工程經驗,產官學界共同結合,政府扶植,擴大海事需求規模,達到國內海事工程介可自力完成作業。
3. 遠程:國內專業技術人力與重型機具能量可輸出亞洲至全球市場。

寶島海洋園區得天獨厚

陳陽益、林全信、楊光哲在報告中表示:因台灣在海洋恰好是在世界上最大的陸地(歐亞大陸)與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之間。台灣的海域是洋流匯聚之處。更是大陸文化與海洋文化的介面。

台灣漁業資源日益減少及漁業產業面臨國內化環境生變而面臨巨大變遷,期以保育生態環境為基石,規劃台灣第一個海洋園區,推動健全之海上養殖漁業制度及增進沿近漁業資源與產值,提供台灣漁業產業另一出路。

目標為建立完整海洋園區法規及管理機構,促進企業投資,提高海上養殖漁業完全性,提升養殖漁業競爭力與產值,及提供海上養殖經濟活動與生態健全兼顧之永續經營模式。

海洋園區發展的相關產業,直接含括的相關產業有養殖與捕撈漁業、飼料業、食品冷凍與加工業、生物科技業、運輸與倉儲業、機械自動化業、海事工程業、材料構造業、疫苗藥品業、市場銷售業、休閒觀光業、水質保護業等十一種產業。

責任編輯:杜文卿

中山大學海景西子灣(陳平和/大紀元)

台灣海洋產業研討會現場。(陳平和/大紀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