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積電赴陸 學者:台產業升級要加速

人氣: 11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6年02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莊麗存台北報導)經濟部投審會3日召開委員會議,決議通過台積電申請投資的30億美元赴中國大陸南京設置12吋晶圓廠,該座晶圓廠規劃月產能約2萬片12吋晶圓,預計2018年下半年開始生產16奈米製程,創下台灣首件12吋晶圓廠獨資登陸的申請案。學者認為,雖然IC設計產業影響沒有那麼大,但仍會有影響,相關產業鏈也可能會跟著去中國投資,政府必須拿出積極配套,提升台灣競爭力。

投審會核准台積電赴南京獨資設立12吋晶圓廠,其中關鍵技術小組提出五要點,包括大陸投資需落後台灣製程技術一個世代以上;獨資設立擁有主控權;台灣應有相應投資和研發;投資要取得全球市場優勢地位;不得因大陸投資而有裁減台灣員工情形,才予以通過。

投審會執行祕書張銘斌說明,台積電赴中的投資案製程技術符合台灣規定,除了技術領先陸廠,且台積電是獨資,未來也將於台灣投資8,600億元等,審查過程中,由於台積電對爭議點都有提出相關說明,委員都已充分溝通與了解,因此,審查過程沒有太大爭議。

至於為何趕在年前審查?他澄清,過去相關的議案,大家比較在意的是,是否在新國會開議前通過,所以這次特別在新國會開議後審查,避免大家認為通過此案是要規避國會的監督。

淡江大學經濟學系專任副教授蔡明芳表示,台積電赴陸投資可能影響上下游相關業者到中國,雖然去的不是較先進的技術,但若台積電不到中國投資,中國自己可能也會發展相關技術出來,台積電赴陸設廠不可否認的是對當地中國員工會帶來好處,包括技術提升等,台積電當然也得到好處,包括接近中國市場,搶更多中國的訂單。

蔡明芳表示,與聯發科不同的是,並非要中國市場不可,台積電要過去並非把最好的技術移過去,對台灣半導體產業衝擊並不太大,但還是會有些影響,重點是政府是否挺你這個產業,更重要的是,政府能否掌握產業到中國投資的情況,事後執行反而更重要。

產業鏈是否跟進
學者:要密切觀察

台大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林宗男表示,技術外洩方面,雖然相對其他產業是比較小一點,但要密切觀察的是產業鏈問題,因為當競爭廠在中國設廠,目前占台積電營運很小的比率,可是相關的產業鏈也會跟著過去中國,包括配合的一些廠商。因此,台灣整個社會要有警覺,因為當中共利用市場力量、國家政策來強制其他廠商在中國設廠時,台灣的產業必須要跑得更快,也就是說別人在進步、或用它的市場來增進它技術的進步,若台灣跑得不夠快就可能被追過去。

林宗男認為,台積電赴陸設廠相對IC設計產業影響沒有那麼大,可還是會有影響,他認為,業界及政府要集力往技術升級道路前進,當中國在往IC設計、半導體等產業方面,追向台灣時,台灣必須要往前跑。◇

[[2]]

台積電赴中國大陸南京設12吋晶圓廠,投審會3日通過。圖為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陳柏州/大紀元)

責任編輯:芸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