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學者:發展智慧運輸 民眾參與事半功倍

人氣: 130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6年03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怡欣台灣高雄報導)高雄市政府交通局為提供更多元且更符合市民需要的大眾運輸、提升智慧運輸應用,繼1月31日「公民咖啡館」活動後,4日再度邀請各領域代表進行座談,彙集專家意見作為未來施政參考,與會人員一致認為交通運輸最終必須跟社區結合,民眾的加入很重要、有了民眾參與政策的實行才能事半功倍。

以往市府與民眾的溝通大多透過市長信箱或1999專線,或是辦理說明會、公聽會等會議模式進行,交通局首創「公民咖啡館」活動,邀請市民朋友「喝咖啡、聊智慧運輸」,透過較輕鬆的小團體討論方式,激發團體智慧,成為市府未來政策規劃的重要影響力,並實踐公民參與的精神。

「公民咖啡館」活動獲得熱烈迴響後,交通局4日再度邀集各領域學者專家進行座談,由交通局副局長張淑娟主持,與會包括開放知識基金會台灣代表徐子涵、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理事長蔡志浩、中華智慧運輸協會常務監事孫以濬、國立中山大學高屏澎區域運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其祿、工業技術研究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車載資通訊與控制系統組組長蔣村杰、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運輸資訊組副組長吳東凌與臺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總工程司許文彬,共同研商高雄市智慧運輸未來發展的方向。

蔡志浩指出,發展智慧運輸不在於解決交通問題,是要從改變目前的狀態開始,必須先瞭解民眾的需求,從生活中發掘需求,不是對運具的需求﹔徐子涵也強調,先瞭解民眾的生活型態,從中尋找相關脈絡,再針對區域特色進行研究。

高雄市機車特別多成為焦點之一,張其祿肯定交通局在大眾運輸上的努力,但高雄有其地方的特性,騎機車特別多、因為方便,高雄市大眾運輸使用率比台北市低,但高雄市交通滿意度卻較高,這就是地方的特性,中山大學9,000多位學生就有4,000多輛機車;他認為要因地制宜從地方角度出發來解決特殊性問題。

張其祿說,政策的推動民眾的想法就很重要,民眾的參與就會成為關鍵,高雄市明年要在哈瑪星舉辦「全球交通盛典」,當地民眾自發性參與這項活動格外重要,與地方形成共識攸關成效。

副局長張淑娟表示,本月2日陪同包括歐盟議會交通及觀光委員會主席Michael Cramer、荷蘭自行車大使等人走訪哈瑪星大街小巷,他們發現商家門口停滿機車、對機車族很方便,但相對就影響其他遊客入店購物意願,這時如果商家願意共同面對該問題,有了民眾的參與推動相關政策就容易多了。

吳東凌也認同此一觀點,讓自己有點不方便就會讓城市更好,稍微改變自己讓高雄變得更好,如果民間公民團體體會到政策的重要性,自主站出來「民眾說服民眾」會有很好的效果,一味由政府出面會被誤解成在找麻煩。

孫以濬建議政府利用APP系統主動發布資訊,如塞車、交通事故等重大訊息,不要等民眾來查,透過科技來改善行車安全,如安全帽有攝影機功能,就會有嚇阻違規作用;其他與會人員建議包括交通問題應整合跨局處合作、運用民間力量參與政府的公共投資會具有相當的成效;蔣村杰也提到目前技術面都不是問題,建議增加制度面的規劃,例如透過強制險保費依據駕駛行為而定來抑制交通事故﹔許文彬也表示整合交通資訊平台能讓民眾更有感…等。

張淑娟指出,藉由「公民咖啡館」活動彙整民眾看法、及這次專家學者提供的寶貴意見,將作為高雄市發展智慧運輸方向參考,今後交通局會擴大舉辦民眾參與交通運輸等公共議題。

責任編輯:昱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