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杖責督促,傅山家教謹嚴

作者:秦如初

新的河道開通了,船可以通到大海,運來魚、鹽。高尚的薛公讓百姓都得到了他的好處。(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272
【字號】    
   標籤: tags:

傅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有名人物。他初名鼎臣,字青竹,號嗇廬、石道人、丹崖翁、青羊庵主等,山西陽曲(今山西太原)人,也有人說他是忻州(今屬山西)人。

傅山是明未的秀才,明朝滅亡以後,他便「改黃冠裝,衣朱衣,居土穴以養母」,隱居不出,自稱居士、道人。順治十一年(1654),他因河南一個案子牽連,被捕入獄,便開始絕食。一連九天,幾乎要死,被他的一個學生,用奇計救出。但傅山卻深以為憾,認為不如死了痛快。清朝開博學鴻詞科,實是要以此招攬人才,傅 山拒絕別人的推薦,不肯入京城應試。去徵召他的官員強迫他,以至於將他連床抬著走。到離京城二十里時,他死也不肯入京。別人無法,只好代他向朝廷稱老病。 他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表示他「不事二主」的民族氣節。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表現了一種十分可貴的精神。

傅山博通經史、諸子、佛道、醫藥等學問,也能詩文、書畫、金石,尤其以音韻學見長,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物,對後人很有影響。

傅山從小就是個神童,很小就開始讀十三經等經史典籍,後來其書法和繪畫又非常有名。傅山對待傅眉等幾個兒子,要求十分嚴格。他常常周遊四方,出遊時,總是叫兒子們,拉著他乘的車子行走。晚上到了旅舍中,他就點上燈,督促兒子讀經史等書籍。晚上誦讀過後,要求兒子們第二天早上,一定要能夠背出來。如果傅眉等背不出來,傅山便用杖責打他們,絲毫也不姑息。

傅山當傅眉、傅仁等兒子不在身邊時,曾特意給他們寫了一封信,跟他們講讀書之事。在信中,他談到自己年少時記憶力極強,選取《文選》中五十三篇文章來讀,一個早上就能一字不錯地全部背出來。傅山跟兒子們說這些,並不是想要誇耀自己,而是要說明下面的道理:「然如此能記,時亦不過六七年耳。出三十則減五六,四十則減去八九,隨看隨忘,如隔世事矣。」年齡越大記憶力越差,只有六七年時間記憶力最強,三 十歲便減退十之五六,四十歲便減退十之八九。他勉勵兒子們:「你們的天資都屬中上,算是可以讀書的,此時正是精神健旺之時,應該專心致志讀三、四年書。」

「爾輩努力自愛其資,讀書尚友,以待筆性老成,見識堅定之時,成吾著述之志不難也。除經書外,《史記》、《漢書》、《戰國策》、《左傳》、《國語》、《管 子》、騷、賦,皆須細讀。其餘任其性之所喜者,略之而已。廿一史,吾已嘗言矣(金、遼、元三史列之載記,不得作正史讀也)。」

傅山除告誡兒子認真讀書以外,還具體地為他們開列出書目,要求他們按照所提到的書籍,認真細讀。教讀之心,可謂良苦!@#

(《清史.傅山傳》、《池北偶談.傅山父子》、《霜紅龕集》)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