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地球走一圈

2016年加拿大傑出移民:從護士到「中僑」CEO

周潘坤玲:為我們深深的中華根
作者:伍詠慈

中僑互助會行政總裁周潘坤玲的移民之路,從港英護士到加西「中僑」CEO,2016年度加拿大25名傑出移民之一。(大宇/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703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6年08月11日訊】移民加拿大36年,周潘坤玲Queenie Choo,這位來自英倫的香港裔護士,現任卑詩省中僑互助會(S.U.C.C.E.S.S.)行政總裁、當選2016年度卑詩省35位最具影響力女性、加拿大25名傑出移民,本著開闊的心胸、深厚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加拿大一起成長……

空降冰雪天地的港裔女子

周潘坤玲生長於香港,從小接受中英文雙語教育。1975年念完中五後,18歲的她即離港遠赴英國,攻讀護士課程。在英倫逗留的5年期間,她很快熟悉了當地的社會和文化環境,並一氣拿下幾個護士專業文憑、成為註冊護士。

1980年,加拿大亞伯特省(Alberta)奇缺護士,於是專程派人到英國選拔人才。年輕的坤玲被選中,獲得加拿大永久居民身分,來到亞省工作並繼續學習深造。

 

Queenie Choo 主持一個和聯邦政府合作項目的新聞發布會。(大宇/大紀元)
Queenie Choo 主持一個和聯邦政府合作項目的新聞發布會。(大宇/大紀元)

坤玲永生都不會忘記12月18日、她登陸加國亞省愛德蒙頓市的那一個冰天雪地的日子。當時加國協助移民安頓適應的服務非常有限,遠遠比不上現今「中僑」所提供的援助。她在亞省無親無故、人生地不熟,剛下飛機還未找到棲身之處,兼且缺乏高強保暖指數的御寒衣,又缺少防寒知識,身材弱小的她隻身拖著兩隻行李箱,頂風冒雪只行走了一個街口就支撐不住了,凍得全身篩糠、耳朵幾乎就要跌落下來,最慘的是連想哭都不敢——因為她驚訝地發現淌出的淚水竟然在臉頰上凍結成「冰珠」!

她完全沒有想到世界上竟然有如此奇寒無比的城市,不禁捫心自問:「為什麼非要來看世界的另一端、要來看看一個傳說中歡迎多元文化的移民新天地?」當時她的哥哥和媽媽都已經移民到英國,而她在英國逗留的5年期間,已經適應了當地的生活。

「也許萬事都是開頭難。」坤玲這樣安慰自己。為免讓遠在英倫的親人擔心,她只有報喜不報憂。好在她從小接受中英文教育,又在英國深造數年,英語溝通能力沒有任何問題。後來,她搬進了租來的公寓,找到護理工作,還積攢了錢買了一輛車。抵埠第一天遭遇的嚴寒就使她明白到:私家車在亞省的確算不得奢侈品,而是一件求生工具、一個必不或缺的代步品。

漫漫移民路歸零從頭再來

當年坤玲雖然在英國已經成為註冊護士,並且是接受了加拿大政府的邀請才來到本地,但無奈當時加國的政策卻不承認她在香港的中學學歷、以及英國的護士學歷。她只好一切從頭再來,不僅參加了本土的加拿大職業護士考試,還取得了加拿大的專業認證。

當時本地社會對新移民與其他族裔的開放度不如現在。坤玲發現,要在本土主流社會站穩腳,就要在自己的專業方面繼續深造、成為行業專才。於是她作出了一個決定:半工半讀讀大學、讀碩士。

不過她想進入大學還必須先考托福。因為她的中學學歷不獲承認,於是她唯有先重讀了12年級高中英文、物理、化學等課程。她想證明自己,就鼓勵自己要努力、要勤奮。雖然當時很多人都放棄了,但她告訴自己:要融入加拿大系統就必須要提升自己。令人欣慰的是她所有科目都考了很高分。

當其時,加拿大政府還未曾啟動為專上學院學生提供的「學生貸款」項目。年輕的坤玲既沒有存款又不是富二代,所以只能打定主意靠自己。她白天讀書,下午、傍晚短睡幾小時,夜晚就去做兼職護理工作,捱更抵夜半工半讀數年、終於拿到護士專業的大學學士學位。

Queenie Choo 經常就與移民有關的問題接受本地主流媒體的訪問。(大宇/大紀元)
Queenie Choo 經常就與移民有關的問題接受本地主流媒體的訪問。(大宇/大紀元)

這期間她遭遇到不少困難。她代步的車子買回來不久就失竊了,這讓年輕的坤玲心灰意冷到了極點,「我怎麼會這麼倒霉?!」想到嚴寒之下一旦再遇到打風天,攝氏零下20度的冷空氣加上風速,給人的感覺就如同攝氏零下40度一樣凜冽,真讓人不寒而慄。好在後來警察幫她找回了被人偷竊、已經損壞的車輛。

困頓中,讓坤玲深深感恩的是那些向她伸過來的援手。她的導師、一位亞省西人,雪中送炭地幫助她申請到獎學金;她工作的機構也資助了她部分經費。多年的寒窗苦讀,她放棄了青春年華的生活享樂,不過她很開心周圍的人都對她很友善,學校的教授都願意幫她,打工的同事們也對她很好。

1995年,已結婚並成為母親的坤玲取得了亞伯特大學護理碩士學位。

人生苦樂裡融入本地主流

圖:Queenie Choo在Walrus雜誌與維多利亞大學合辦的論壇上做關於長者服務的演講。(大宇/大紀元)
Queenie Choo在Walrus雜誌與維多利亞大學合辦的論壇上做關於長者服務的演講。(大宇/大紀元)

移民36年個年頭匆匆過去了。回顧來路,坤玲感嘆這麼多年能夠走過來全靠年輕、能吃苦。這段經歷讓她嚐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增長了她的環境適應力與人生經驗,激發了她的同情心和愛心。想到自己完全沒有語言障礙尚且遭遇這麼多困難,可知那些英文欠佳的移民們將會多麼需要幫助?

坤玲曾去造訪亞省幾個西式老人院,對在那裏遇到的幾位華裔老人印象很深刻——好難得才見到一個「同聲同氣」的老鄉,所以老人們都不願意放她走,當她不得不離開時,這些老人就久久地拉著她的手不放,臉上淒涼的神情讓她感到心酸,但她不知道應該怎樣幫助他們。

上天有好德之心。很快,坤玲就得到一個機會來幫助這些華裔老人……隨著亞省華裔人口的增長,愛德蒙頓市日益迫切地需要設立由華人主辦的安(養)老院。但當時在亞省整個安護行業中都找不到足夠資深的華裔專才來作為創辦人,於是,坤玲作為從一線工作由低做起、積累了一定護理經驗的年輕CEO,被推到了一個關鍵的位置上、委以重托——在愛市創辦了該省第一家面向華裔的「愛城華埠安老院」( Edmonton Chinatown Care Center)。

被推選做開荒牛,對於坤玲無疑是個挑戰。這個安老院雖然由政府投資,但硬件設施只有空空蕩蕩的一座建築物,而軟件配備幾乎為零!等待坤玲的大小事務可謂千頭萬緒,她需要招羅人才、培訓護理人員,需要構思安老院的架構,等等。

雖然工作繁忙,不過坤玲內心感到很踏實。她很了解這些旅居海外的華裔老人家一輩子都生活得很辛苦,如果把他們安置在西式養老院裡,那他們就吃不到中式食物,看不到中文電視和刊物,甚至在中國的傳統節日裡也感受不到節慶氣氛,他們將無法在感受生活的樂趣中安享晚年。

坤玲前後足足投入了3年時間,安老院最終成功開張並走上營運正軌。

坤玲在長年的工作中逐漸累積起豐富的工作經驗。2007年,坤玲取得加拿大醫療領導管理局的高層醫療主管專業認證,加入亞省醫療服務局,先後擔任綜合家居護理總監及持續護理綜合服務行政總監。她還成為亞伯特大學護理系的關聯教授,並擔任持照執業護士專業理事會的顧問。

助人為樂收穫機會大禮

2012年,具有跨文化互動經驗的坤玲被「中僑」招聘為CEO。「中僑」理事會聘請了國際招聘公司Odgers Berndtson溫哥華分公司, 歷時長達6個月才找到她這位適合的人選。

跨省來到溫哥華,坤玲面臨著職業轉變,如同再從頭做一次新移民,接受一個新挑戰。但她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夠從事服務大眾的行業,幫助有需要照顧的人,不論是加拿大的新移民,或是那些需要工作、房屋、醫療和社會資助的人士。」

圖:中僑百萬行,Queenie Choo接受媒體訪問。(大宇/大紀元)
中僑百萬行,Queenie Choo接受媒體訪問。(大宇/大紀元)

坤玲希望為「中僑」做出積極的貢獻,「中僑互助會崇高的宗旨、發展方向和信念與我個人的核心價值十分吻合。」「這個信念就是:「We have a deep Chinese root but an open heart(我們擁有開闊的心胸,深深的中國根)!」

回顧在「中僑」走過的歷史,坤玲為自己能夠成為「中僑」的一員感到自豪。「中僑」1973年發源於一個基層組織,由幾位熱心的華人義工、社工和專業人士、申請聯邦政府撥款資助,成立了加拿大第一間提供免費服務以幫助新移民的非牟利機構,主要客戶為華人。

時至今日,「中僑」的服務在提供移民安頓的基礎上已擴展至包括語言培訓、就業、家庭和青少年輔導、商業與經濟發展、醫療、住房,以及社區發展等;大型項目除了移民安頓,近期更拓展了難民的優質服務、住房服務以及對老年人的服務。

住房服務方面,坤玲期望「中僑」聯合三級政府能夠增加低收入人士居住房屋,並協助卑詩房屋管理局(BC Housing)管理這類住房。老人服務方面,鑑於大溫列治文市20萬人口60%為亞裔,坤玲盼望「中僑」能夠影響省政府、增加更多亞裔老年人服務,解決低陸平原老人院床位不夠問題。

目前「中僑」的主要客戶雖然仍然是華人,但已經開拓了好幾個非華裔服務項目,例如唐人街(中國城)遊行、難民歡迎會(針對難民就業、語言、工作)等,以開闊的心胸來尊重並接納多元文化。

2015年年底和2016年,卑詩省接收了3500名敘利亞難民,「中僑」不僅在溫哥華國際機場提供接機服務,幫助難民們解決基本生活需求問題,還為難民們籌辦了很多活動,組織這些新移民去領略加拿大文化,去觀看最受加拿大人歡迎的運動之一的冰球賽,參觀科學館。

回饋社會與加國一起成長

也許因為親身經歷過新移民必經的每一步,坤玲會盡量去體諒困難背後的原因。她每次都謙虛地對讚揚她的人說:自己並不像人家所認為那樣天生就很有影響力,其實她的影響力不外乎是通過自己用愛心、堅持性、加上用心去換位思考而建立起來的,「當你去用心體諒事情背後的因由時,要解決的很多事情就變得容易入手了。」

圖:中僑百萬行,Queenie Choo接受媒體訪問。(大宇/大紀元)
中僑百萬行,Queenie Choo接受媒體訪問。(大宇/大紀元)

目前,坤玲協同「中僑」團隊正在力推的一個項目就是幫助專業人士取得職業認證——一些在原居地從事醫生、律師、工程師等職業的專業人士,移民後由於職業認證困難,一直無法從事原來的專業。為此「中僑」特別設立職業認證小組,為這些專業人士準備職業認證,以事半功倍的效果,幫助這些專才重回本行工作。

同時,「中僑」還幫助需要繼續深造、但又無信貸歷史的新移民申請學習貸款(中僑經審核後、分幾次劃款給申請人),此外,更幫助申請人規劃財政開支計劃,規劃學業、人生。例如,對於一位工程師,「中僑」會幫忙到工程師協會做調研,弄清楚這位工程師若要獲得本地職業認證、需要補充哪些學科知識。

「中僑」還特別為這類學習貸款設立了「資金貸款池」( Capital Loan pool),便於這些資金循環使用,令多人收益。

這個雙贏的項目不僅對擁有技術、但缺乏加拿大職業認證的專業人士起到積極的幫助作用,亦讓這些專業人士將他們的專業才智無所保留地貢獻給加拿大。項目開展以來,陸陸續續已經幫助不少專業人士包括牙醫、護士、物理治療師、會計師等取得職業認證。而這批受益專業人士的感悟發言正被彙編成書、即將出版發行。
擁有開闊心胸深深中國根

坤玲當年作為一名新移民,對加拿大的新移民安頓適應亦有所體驗。她自己雖然沒有英文方面的語言障礙,但仍然經歷了一個文化適應期,要在新的社會文化環境裡學習新的行事方式,甚至要適應加拿大的飲食習俗,畢竟當年來加的華人少、中餐食肆就更少。雖然她時常懷念中餐,但事實上幾十年下來,她於有意無意間已漸漸習慣並接受了本土的飲食文化。

不過這幾年來到溫哥華後,坤玲能夠很方便地品嚐到五花八門種類眾多的家鄉美食,而且由於工作原因,她有更多的機會面對華人。

回憶當年讀大學時,坤玲最大的遺憾就是當時自己年齡偏大,忙於半工讀賺學費,因此沒有機會參與專上校園的社交生活。但現在由於工作緣故,她需要經常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例如,中僑」每年都要透過「中僑基金會」舉辦不同的籌款活動,包括每年3月的「中僑慈善群星夜」(歷年來邀請多位香港演藝界老牌紅星及後起之秀前來做慈善獻演),及每年7月的「中僑百萬行」。

坤玲樂於積極參與「中僑基金會」的慈善活動。「基金會」成立於2001年,為協助「中僑」及其附屬機構履行服務宗旨而籌募經費,期望能為「中僑」提供穩定的經費來源。「中僑」每年的常務經費約71%由政府資助,其餘約29%的經費則需向社區籌集——來源包括熱心人士的捐款、會員費、學費、機構贊助及籌款活動。

「中僑」將基金會自籌的款項投放於一些政府沒有提供資助、但又能切實為移民解決所需的項目,譬如家教(Parenting)、以及「中僑心理熱線」(設國、粵雙語熱線,為英語不夠流利、在移民地遇到生活困難的家庭和個人排憂解難)。

現在,坤玲與社會各界朋友、政客、三級政府、新移民都關係密切。她希望進一步加強社區聯繫,更密切地融入社會,更好地履行「中僑」CEO工作。

攜家人回歸中華傳統美德

坤玲用「先苦後甜」四個字來形容自己的移民人生。她對目前在溫哥華的生活很滿意,喜歡這裡美麗的風景、溫和的氣候、親切的華人面孔,豐富的多元文化。
她很開心自己從亞洲到歐洲、再到北美,在體驗過不同的文化之後,又重新走進熟悉的中華文化——繞地球足足走了一個圈之後,她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天命!

坤玲和先生周遠光生育了二個女兒,兩個女兒都繼承了長輩勤勞的傳統美德,學業有成。大女兒已從醫學院畢業,目前在安省擔任駐院醫生;二女兒即將成為註冊護士。坤玲自稱不是完美的母親,但也像天下的母親一樣愛孩子。

令坤玲感到開心的是,兩個女兒雖然出生在加拿大,但都非常接受中、西合璧文化,認為既然生活在加拿大、固然需要諳熟西方文化,但也應持之以恆地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作為母親,坤玲是女兒們了解和學習中華文化的榜樣。當年坤玲在讀碩士期間,就將母親申請來加,讓老幼相伴,一家三代同堂,相敬相愛,其樂融融共享天倫。
坤玲與家人都很喜歡加拿大,她感激加拿大讓她擁有開闊的心胸、保留深深的中華根。「對於我來講,加拿大雖然是我的移民國,但在我心目中加拿大就是我的國家。」 ◇

責任編輯:鄧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紐約藝術聯盟(Alliance for the Arts)調查報告稱,今年有61%團體減少了預算,有42%的團體取消或推遲規劃。在全球經濟蕭瑟之意未退之際,演繹中華五千年神傳文化的神韻演出卻逆勢火爆,屢傳票房神話,創下令世界各大頂級劇院驚歎、各頂尖藝術團體羨慕的奇蹟。
  • 中僑基金會主辦的「中僑星輝夜」落幕,晚會共籌得 $475,000,接近目標。善款將用於中僑互助會的重要社區服務,例如家庭輔導、青少年、婦女、耆英服務、心理熱線等。
  • 【大紀元2012年05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三位加拿大華裔移民獲得2012年「最傑出加拿大移民獎」,他們是多倫多國會議員鄒至蕙、社會活動家雷普信及溫哥華建築師譚秉榮。5月29日,出席多倫多頒獎儀式的雷普信表示,他成功關鍵,是少考慮個人利益,多考慮大眾利益的無私奉獻精神。 多倫多新民主黨華裔國會議員鄒至蕙是香港移民,因為從政而獲獎。她從1985年成為多倫多教育委員,到後來成為多倫多市議員,到2006年成為國會議員至今。鄒至蕙鼓勵新移民加入一個與個人理念相符的政黨,學習加拿大的民主制度,從而為改善加拿大社會做出貢獻。 鄒至蕙沒能出席當天的領獎活動,但通過視頻鼓勵新移民繼續努力,把加拿大建設的更好。 現任多倫多華埠商業促進區主席的雷普信是一名地產經紀,他10歲時隨父母從香港移民加拿大,畢業於多倫多大學。他對媒體表示,預先知道會被提名,對得獎不感意外。 以「社區成就」獲獎的雷普信,在改善及發展多倫多唐人街,打擊社區犯罪活動等方面獲得顯著成績,他說:「我做這些事,是為了使唐人街成為更好居住及工作的地方,並鼓勵社區成員貢獻加拿大社會。」
  • (大紀元記者周月諦報導)6月20日,3位加國華人獲得第5屆「RBC最傑出25位加拿大移民獎」,獲獎的多倫多律師黃嚴煥卿與市場營銷公司老總簡慧兒參加了當天的頒獎儀式,在大陸出生的舞蹈藝術家王文蔚將在溫哥華領獎。
  • (大紀元記者邱晨溫哥華報導)第五屆加拿大25名傑出移民獎,星期三下午在溫哥華市中心舉行頒獎儀式,來自西部四省的11名獲獎者分享了他們的心得。其中有兩名溫哥華華人獲此殊榮,他們是著名慈善家楊興琳和舞蹈家及編舞王文蔚。
  • (大紀元記者伊鈴報導)2014年「RBC最傑出25位加拿大移民」獎揭曉, 6月24日,來自加拿大東部地區的14位獲獎者參加了在多倫多舉行的頒獎儀式,另11位獲獎將於6月26日參加溫哥華舉行的頒獎儀式。2華裔獲獎,其中一位是烈治文山市的香港移民孫聲怡,另一位是溫哥華本拿比市的中國大陸移民王白進。
  • (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1985年獲選為多倫多教育局教育委員後,鄒至蕙在之後的29年一直未離開過政壇,期間當過多倫多市議員、聯邦國會議員。現在她又回到多倫多,競選多倫多市長。如果鄒至蕙在10月27日獲選多倫多市長,將成為多倫多歷史上第一位亞裔市長。
  • 1月16日晚,神韻世界藝術團蒞臨溫哥華,在伊麗莎白女皇劇院(Queen Elizabeth Theatre)為溫哥華觀眾呈現了當地的首場演出,吸引眾多當地主流精英前來觀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