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試辦區逾6成稻農願意嘗試稻作直接給付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6年09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台灣嘉義報導)農委會農糧署今年對稻農試辦「所得直接給付措施」,透過補償農民一定金額後,農民要自己賣米,不必再繳公糧。為鼓勵稻農生產高品質稻米,或以友善環境方式生產,本(105)年第2期作,農糧署於桃園市楊梅區、新竹縣新埔鎮、臺中市龍井區、彰化縣福興鄉、嘉義縣朴子市、臺南市柳營區等6地區試辦直接給付與保價收購制度並行雙軌制,給生產優質稻穀的農民多一個領取每公頃1萬元,不繳公糧的選擇,總計6試辦區申報稻作直接給付農戶計1,739戶,面積 1,273公頃,占103年第2期作試辦區內申報交公糧面積約63%。

試辦區申報稻作直接給付逾6成

農糧署表示,試辦區內稻農願意嘗試稻作直接給付比例,以福興鄉最高,約85%,主要是因為福興鄉為國內糯稻主產區,近年糯稻價格高,稻農出售市場意 願高,也較願意嘗試稻作直接給付。其次為朴子市(79%)、龍井區(66%)、柳營區(61%)、新埔鎮(55%)、楊梅區(53%)。其中,新埔及楊梅 地區稻農習慣繳交公糧,往年申報種稻面積的95%以上都是交公糧,較中、南部高出許多,但本次試辦仍有過半農民願意嘗試稻作直接給付,實屬不易。

試辦稻作直接給付,不影響糧價

據了解,政府實施稻米保價收購已42年,每年要花120億元向農民買米、庫存一、二年後才能釋出,這個做法105年有做調整,改為保價收購與直接給付併行,讓農民有多一種選擇外,政府也可減輕財政負擔。本次申報稻作直接給付面積佔全國種稻面積約1%,倘全數出售市場,預估增加約4千公噸市場流通量,僅佔全國產量0.7%,不致響市場糧價。此外,為了讓農民安心嘗試種好米,農糧署也說明申報稻作直接給付稻農,稻穀收穫時,倘市場稻穀價格不好,或者自行銷售有困難仍可變更為繳交公糧,不領取給付,對農民相當有保障。

責任編輯:王愉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