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陸青接軌傳統文化 學者:得學正體字

人氣: 49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7年01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怡欣台灣高雄報導)台灣保存完整漢字教育,具有向全世界推廣正體中文優勢。2017年「第七屆漢字與漢字教育國際研討會」6日在高雄展開為期4天的研討,來自美、日、 韓及兩岸四地專家學者匯聚高雄師範大學,前教育部長曾志朗也受邀演講。會後,曾志朗分享了對簡體與正體字的看法,他表示,漢字字型系統是經過長時間演化而來,與文化有緊密接合,對文化有興趣者,自然會回到正體系統來研究是比較好的,正體漢字值得保留。

曾志朗表示,大陸將漢字簡化,是因為過去很多人寫不夠快、覺得中文筆劃多很難學,「這些在科技化、數位時代下,顧慮都不在了」,打字、拼音加上印刷技術進步,可以很快地溝通,已經解決字形問題。

正體漢字具承載文化重任,曾志朗說,「保留字形本來它(正體漢字)字形就是演化下來的系統,能留住這麼久就是它與文化有接觸,所以我們也看到對文化有興趣的人,都會回到原來的系統上、這是比較好的事。」

想與文化接軌  陸年輕人重拾正體字

全球掀起東方熱,不只歐美人士喜歡學正體中文,更有不少大陸年輕人重拾正體字學習。曾志朗說,到了一定的生活水平,有錢、有閒就會開始欣賞文化,要了解文化就得透過文字,文學古籍使用正體字,對這些陸2代、3代來說,雖然國家使用簡體字,但與文化接軌仍要回到正體漢字。

策辦人高師大華文所所長鍾鎮城強調,漢字及漢字教育早為東亞及東南亞語言文化圈重視。該系所於2011年與亞洲數十所重點大學組織合作聯盟,彼此互享漢字之載體及科技應用資源,共同推動與深入研討當代亞洲及世界的漢字及漢字教育。

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右)6日受邀參加高雄師範大學主辦的「漢字與漢字教育國際研討會」與高師大校長吳連賞(左)合影。(高雄師範大學提供)

參與這場盛會的國家橫跨歐美、東南亞、東北亞以及兩岸四地,來自美國、波蘭、日、越、大陸及港澳等10個國家,主辦單位高雄師範大學校長吳連賞表示,研討會共發表18篇專題、78篇論文及12篇海報,與會專家學者200餘人,是高雄近年來罕見的大型跨國際之語文應用類型研討會議。◇

責任編輯:葉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