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寓言:傷仲永

作者:幸紫

中國寓言。(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883
【字號】    
   標籤: tags: ,

金谿縣人方仲永,祖上世代耕田為業。仲永出世後直到五歲,都未曾見過書紙筆墨,有一回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見了覺得很驚異,便就近跟鄰居借了一套給他。他立刻寫了四句詩,並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是以奉養父母團結族人為內容。此事發生後,一鄉的秀才們都來傳觀。從此,隨便指什麼東西要他作詩,馬上一揮而就,詩中那文采和道理,都有可取之處。縣裡的人聽說都很驚奇,對他父親也另眼相看、稍微以禮相待,或是給點金錢資助他。這樣一來,父親認為有利可圖,便天天領著仲永到處拜見縣裡的人,可卻不肯叫他上學。

我很早就聽見這件事情。明道年間,跟先父回家,在舅父家裡見到了他,已經十二三歲了。叫他作詩,作得卻沒有像過去所傳聞的那樣好。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到舅父家裡問起他時,據說「已經什麼也不懂,和平常人一樣了。」

王先生(原文作者王安石自稱)說:「仲永的聰明穎悟,乃是得自先天稟賦的好資質。那得自先天的部分,勝過普通有才能的人許多;結果仍然成為平常人,這是因為沒有受教育啟蒙的緣故。他那得自先天的部分,是如此的優厚,可卻因沒接受教育,開發不了智慧,所以最終仍然不免淪為平常人;由此可見,得不著先天好資質的,固然是平常人;又再不受教、不上學,豈不連平常人都不如了嗎?」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事據王安石《臨川文集》)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作為良將不但要有將能、 將才,精於謀略,善於戰法,勇猛善戰;同時還必須具備有良好的將德修養,勝而不驕,謙退不伐(不自誇),不矜其功,克成其名。
  • 柳慶字更興,北周河東解人。他長得相貌堂堂,威儀端肅,而且機敏善辯。在任宦生涯中不僅勇敢執法,不畏權勢,耿直無所迴避;而且更善於深思明辯,以「守正明察,雪冤辯屈,求實愛民」載於史冊。
  • 少年吉翂的父親是原鄉縣的縣令,為人正直,作風廉潔,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可也得罪了地方上的豪強大族。因此受到小人的陷害,被抓到建康城監獄裡,又被糊里糊塗地判處死刑。
  • 貫高搖了搖頭說:「算了,我以前之所以不自殺,是想要留著這條命,講實話替趙王申冤。寧捨性命以存誠信!如今,趙王已經釋放了,我死也瞑目了。況且做臣子的有刺殺皇上的心思,還有什麼面目再為天子做事呢?就算皇上仁慈,不殺我這個罪人,難道我心裡就不愧疚嗎?算了,我還是做我應該做的事吧!」
  • 漢景帝時,太子太傅石奮年薪是二千石(讀擔,量詞)小米。他有四個兒子,都是二千石的官,父子五人,合計俸祿一萬石,這種情況是空前的。景帝向他家表示祝賀,特地送給石奮一塊匾,匾上寫著「萬石君」。
  • 陶侃,字士行,中國東晉時期名士,江州鄱陽郡梟陽縣(今江西省都昌縣)人。他是當時朝廷傑出的人物,很有個性。公元315年,他從荊州被貶調到廣州當刺史,因爲公務少,他除了讀書,每天早晨都會從書房裡搬一百塊土磚到院子裡去,傍晚又將土磚搬回書房,無論嚴寒酷暑,終年不斷。同僚們都覺得很奇怪,問他這有什麼意義?
  • 李光顏,唐代人,字光遠。能騎善射、武藝高強。唐朝中期,蔡州的淮西節度使吳元濟擁兵叛亂。唐憲宗命李光顏率領軍隊與吳元濟的叛軍作戰,連連告捷。
  • 我過去曾到這個巫師家去玩,他家裡沒有什麼令他牽掛 ,所以,為人祭祀時,誠意都全發自內心,神的福佑也就相應的降臨;祭祀用過的物品,他也都散發給眾人。
  • 九歲的小紫和父親住在阿爾卑斯山地區的小小山谷裡,他們擁有一個小小的農場。父女相依為命,過著簡單幸福快樂的生活。
  • 在古希臘,有一部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即《伊索寓言》。雖然每則寓言篇幅精短,但因深具哲理,不僅影響了歐洲的寓言文化,也成為世界上廣泛流傳的經典著作。牛年話牛,在古希臘流傳著哪些關於牛的故事?我們擷取幾則寓言,一起來看看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