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竹市隆恩圳改頭換面 由田中央團隊操刀

「隆恩圳藍帶親水空間景觀工程」舉行開工動土典禮。(新竹市府提供)

人氣: 66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7年05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賴月貴台灣新竹報導)台灣三大古圳之一的新竹市隆恩圳將「改頭換面」,成為市中心兼具休閒、親水等多功能的優質藍綠帶,10日舉行景觀工程開工動土典禮,負責此次工程設計規劃的是「田中央建築團隊」。

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新竹市隆恩圳與淡水雲門劇場是「唯二」讓田中央離開宜蘭的建設,設計團隊進行非常紮實的田野調查,和在地不斷對話,期盼讓隆恩圳重新與環境及居民連結,打造真正適合在地居民的綠帶。此外,針對隆恩圳上游的「東勢大排」,市府已向環保署爭取1.2億經費,淨化改善東勢大排水質。

此次工程將於三民路(東大路至民主路段)依序打造遊戲廣場、橫越廣場、民權路廣場、樹之道、榕樹場、櫻花步道、看水場、聽水場等八大主題場域,同步改善老舊設施,保留原有的櫻花、老樹,利用廣場平台及截點創造親水場域及寬闊步道,讓隆恩圳一路延伸至護城河,以活水串聯城市藍綠帶。

「隆恩圳藍帶親水空間景觀工程」舉行開工動土典禮。(新竹市府提供)
「隆恩圳藍帶親水空間景觀工程」舉行開工動土典禮。(新竹市府提供)

林智堅指出,新竹市隆恩圳與嘉義縣道將圳、彰化縣八堡圳並稱台灣三大古圳,西元1715年王世傑率族人開墾新竹,引頭前溪的水進到市中心做灌溉之用,300年的時間見證了新竹市的發展,但隨著時代變遷,水圳灌溉功能逐漸式微,水與人之間的關係漸漸疏遠。期盼未來,孩子們隆恩圳邊玩耍時,也能知道古圳在城市中的重要角色、更飲水思源,知道先人的辛苦。

建築師杜德裕指出,透過隆恩圳改造工程將讓市民「聽到水、看到水、摸到樹」,除了滿足親子休閒的功能,也創造都市中供人步行、停留的環境,也讓水圳兩旁的巷道連結性更強,創造「大街串小巷」的親近生活感。

新竹市政府工務處表示,「隆恩圳藍帶親水空間景觀工程」將擔任起串連護城河、中央公園及三民公園之要角,以完整呈現「新竹之森」願景;工程經費由中央補助3,000萬元,地方自籌2,000萬元,總工程經費約5,000萬元,工程基地面積約20,000平方公尺,將重新改造隆恩圳面貌,預計107年2月完工。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