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黃線負債大於效益?高捷局:有信心財務平衡

高捷黃線,前瞻,舉債

高雄捷運局18日表示,高捷黃線行經重要場所、六大都會區等,估計蓋好後捷運可新增運量33.7萬人,加上妥善財務配套,有信心建設與舉債可達到平衡。(高雄捷運局提供)

人氣: 199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7年05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怡欣高雄報導)高雄市爭取前瞻基礎建設設置第三條捷運黃線經費高達1400億,外界擔心此舉將增加高雄負債,引發諸多正反討論。對此,高雄市政府捷運局18日特發布對外說帖,強調黃線可創造多重效益,並且已擬定財務配套,有信心可達財務平衡。

高雄捷運紅橘兩線通車9年,目前日運量約為18萬人次,自去年起營運已轉虧為盈,今年好不容易爭取到第三條捷運,高捷局評估,黃線行經六大都會區總人口116萬,每日流動人口高達48.3萬,估計蓋好後可替捷運新增運量達33.7萬人,有效降低平面道路交通衝擊,此外,黃線與原紅橘線、輕軌及台鐵交會點各增加2處軌道轉乘站點,旅客便利性提高。

經費部分,黃線總預算約為1,430.28億元,市府爭取最高中央補助84%、地方16%比例,大致中央約負擔763.43億元、地方出666.85億元。高捷局表示,市府負擔部分的財務配套包括非自償性財源及自籌性財源。

「非自償性經費」部分,將由市府分年編列公務預算、市府土地作價投資,經土地開發效益或處分取得財源支應,以降低財政負擔;「自償性經費」主要財源為營運票收、附屬事業、TOD土地開發、增額容積及租稅增額方式等取得財源。並由高雄市大眾捷運系統土地開發基金運作,經由基金財務調度之運作以支應。

高市府已於3月底將黃線可行性研究報告書提報予交通部審議,高捷局有信心除了工程技術可行性、營運可行性外,財務計畫亦可達到財務平衡。未來高雄朝向多元大眾運具發展,海空雙港及重大建設動,又有工業產業實力及觀光資源等優勢,成為「新南向政策」的根據地。

責任編輯:杜文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