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聞啟學校弘扬傳統文化 吸引學生學中文

多倫多聞啟學校學生表演手絹舞。(周行/大紀元)

人氣: 74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7年05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華人移民加拿大後,可能最頭痛的事情之一,是如何讓子女不但能講中文,還能會讀、寫,最好能學到一些傳統的好文化。多倫多的聞啟文化藝術學校看起來有特別的辦法。 5月27日,聞啟學校舉辦年度文藝匯演,吸引了很多家長,有些家庭三代人到場,有些還帶來了親朋好友。

筷子舞表演。(周行/大紀元)
筷子舞表演。(周行/大紀元)

2個小時的匯演以中國傳統的舞獅開場,節目有傳統的中國舞、中國民族舞、獨唱、合唱、朗誦;樂器演奏有二胡、古箏、古琴,也有西方的鋼琴、提琴。

頂碗舞表演。(周行/大紀元)
頂碗舞表演。(周行/大紀元)

聞啟校長龐老師在致辭中說,學校的宗旨,是讓孩子承傳自己的族裔文化,又能很好地融入加拿大的主流文化。

學國語7個月獲朗誦獎

6歲的伊麗莎白( Elizabeth Brown)在台上朗誦李白的詩《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遶東城。……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Elizabeth朗誦時不但聲情並茂,而且還加上了肢體語言。

伊麗莎白的母親丁女士在演出結束後對記者表示,她女兒在家裡會講粵語,國語是去年10月份來聞啟學校才開始學的。在今年的多倫多青少年學藝比賽中,伊麗莎白的詩朗誦拿了第一名。

「我覺得這學校教得很好,他們很有方法。我也很吃驚,因為她才來了幾個月,進步很快,」丁女士說,「我也沒看到她帶回家什麼功課,但我明顯看到她進步神速,非常非常快。」伊麗莎白除了在家學會講粵語外,還上過多倫多公校教育局在放假期間開設的每週六一次的中文課程。丁女士說:「但這沒什麼效果,可能是時間不夠。我很慶幸找到聞啟學校,每天給她一個薰陶,我覺得非常好。」

伊麗莎白對記者說,她不但喜歡在聞啟學校學中文,也喜歡學校裡教的《弟子規》等傳統文化。

傣族舞。(周行/大紀元)
傣族舞。(周行/大紀元)

孩子喜歡傳統文化 長輩高興

張女士和女兒及兩個13歲的雙胞胎外孫來參加當天的匯演活動。張女士稱,她的兩個孫子其實已經會講中文,但不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他們來聞啟上課超過2年,參加過學校舉辦的2、3次夏令營,他們都很喜歡。

不過,張女士最高興的是孫子在聞啟學到了一些中國的歷史和傳統文化,知道了中國有幾千年的文明。她說:「原來他們雖然中文說得好,但對中國的歷史不了解。通過聞啟學校,他們的知識面豐富了。」

張女士認為,這些學習使孩子行為更文明禮貌,更孝敬長輩。她說,如果孩子不學這些,她擔心他們會太西化,沒有了中國的傳統,與長輩溝通會更困難。

王先生6歲的兒子和5歲的女兒,從2歲開始上聞啟學校。孩子上公校後,就在下課後去聞啟,直到下午6點結束。他說,他女兒很喜歡跳舞、唱歌。他兒子有段時間甚至不想去公校上課,只想去聞啟學校。

現在,王先生的這對兒女不但會講中文,而且也會寫一些中文字了。王先生說,他們已經認識不少漢字,和大人一起讀中文書時,可以看出來他們能理解很多內容了。

他說,如果不去中文學校,在家裡自己教孩子中文的話,可能要花很多時間。在家裡一般只是學日常用的中文聽、說,要學閱讀和書寫就很難。在加拿大的孩子認為,學英文比學中文容易得多。

聞啟能吸引學生的一個原因,可能正如龐校長在致辭中所說:學校致力於把中文教學變成藝術,讓孩子愛上中文。學校的藝術課也加深了孩子對中文的理解。同時,學校也和主流戶外夏令營一起組織孩子的住宿營,通過夏令營的文化,幫助孩子融入主流社會。

責任編輯:文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