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電腦模型抗衡股市傳統交易員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7年06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伊蓮澳洲悉尼編譯報導)股票市場發生的事情多與投資者情緒有關,但是參與投資決定的機器卻不會受此影響。這些「冷血傢伙」不知何為緊張,也不擔心牛市與否,更不把聯邦儲備銀行加息放在眼裡,它們在市場上可以與傳統型交易員抗衡。

據澳洲金融評論報導,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表示,目前機器交易員與傳統交易員對美國股市的判斷差異從未如此懸殊。目前,所謂定量基金極具影響力,在美國市場交易占比接近30%,而在2013年則為13%。相比之下,傳統的股票投資主力,多空基金目前購入的股票資產接近創紀錄低位。

傳統的美國基金經理會關注估值方法,如周期調整後的市盈率(CAPE),並且關註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許多價值型投資者似乎更接近於理性出手,非優質型股票很難引起他們的興趣。但是,由於資金流入定量基金和其他指數型基金,美國股市交易員屢屢刷新紀錄。

在20世紀80年代由成功的大宗商品和期貨交易商丹尼斯(Richard Dennis)發明的「烏龜交易法」,以勢頭為基礎,如果股價突破N日來的最高價就作多,如跌破N日來的最低價就作空。

遵循這種趨勢很重要,電腦在市場上追逐任何一種趨勢,捕捉到後,賺了錢就脫手。而另一規則是永遠只拿出總資產淨值的1%來進行投資交易。最後就是要避免波動,這部分受益於新品種的定量交易基金投資者。

對於股市投資者來說,通常在股價和未來收益之間有著很強的聯繫。但是,有時候這個環節並不那麼強,而且在過去幾年裡,廉價的資金已經迫使投資者進入危險的資產。

未來收益與股價之間的聯繫可能會變得模糊,漲勢可以持續下去,但總是會發生一些事情,在此期間,機器交易驅動的泡沫可以持續下去。

責任編輯:堯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