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國人來加拿大產子 為給未來留希望

人氣: 86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7年08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綜合報導)雖然加拿大政府曾考慮要取消給「雙非嬰」國籍,但一直沒付諸行動。對一些中國人來說,在加拿大產子,是為了給未來留一個希望。

按加拿大的法律,在加拿大境內出生的孩子,自動擁有加拿大國籍。這政策催生了「生育旅遊(Birth Tourism)」,利用這政策的人,來自中國的比例相當高。

計劃在加拿大生孩子的母親,可能要在這住幾個月,按《大紀元》之前的一個報導,多倫多郊區一家月子中心的收費是,待產期包吃住每月2,000元起,產後包括房租、月子餐每月4,000元(條件好的房間另加800元)。

麥克林雜誌(Maclean’s)這週發表的一篇文章稱,化名梅樂迪的中國女子,3年前持旅遊簽證從北京飛達溫哥華時,已有4個月身孕。加拿大海關沒問她是否懷孕,她自己也沒說。

梅樂迪來加拿大的唯一目的是生孩子,使孩子能自動獲得加拿大公民身分。梅樂迪的解釋是:「與中國的空氣污染相比,加拿大環境良好」;「我的孩子將來的學習和就業會有更多的選擇」。

在溫哥華地區的裡士滿(Richmond),梅樂迪住在一家專門照顧產婦的居所。她的房間有一張單人床和嬰兒床,有獨立洗手間,每天有洗衣服務,有飯菜送到門口。

當時整個居所住著4、5個家庭,但還有空位。梅樂迪沒在那交朋友,大部分的臥室門都關著門,走廊裡很安靜。

對於帶著小孩的家庭,居所還提供保姆服務。住客如果有關於分娩、母乳餵養等相關問題,都會得到解答。

梅樂迪每晚的住宿費不到30元,住了幾個月共計4,000元。國外來的產婦在加拿大醫院生產需要自負費用,梅樂迪付了10,000元,這是當時標準的自然產收費。她自己認為,這是非常值得的開銷。

「我當時沒有害怕,」 梅樂迪後來說,現在她覺得那段經歷挺可怕的,因為沒有父母或家人在身邊,她當時是第一次生孩子,缺乏相關的知識。

不過,梅樂迪看起來對那段經歷挺滿意的。2016年初她再次懷孕後,再一次來溫哥華生孩子,這次是和丈夫及第一個孩子一起來。她認為上次經歷的產婦服務很專業,她也想給第二個孩子同樣的待遇。

雖然一些中國人認為,花錢花時間來加拿大生孩子值得,但這本身不會使這些父母獲得加拿大身分,他們還是要回中國,把孩子養大,等孩子18歲成年後,才可能擔保父母移民。有些行家認為這做法不值得,因為這些在加拿大出生的孩子在中國的身分還是個問題。

麥克林的文章稱,梅樂迪在加拿大生了2個孩子後,一家人短期內沒有來加拿大的計劃。但她還是很高興,因為能給自己孩子的未來添加了選擇機會。

加拿大政策吸引中國人

外國人來加拿大生育旅遊時不時會因為人數多,導致被社區及媒體關注,也曾引起過社會爭論。加拿大是發達國家中少數幾個自動給予在當地出生嬰兒國籍的國家,這些孩子有當地的出生證後,就可以申請加拿大護照,所以對外國人頗具吸引力。

雖然這些加拿大出生的孩子可能還是要在父母的原住國生活,但他們將來不需要和別人競爭移民加拿大,也不用在成功移民後滿足很多要求才能成為公民。麥克林文章引用專家的評論稱,中國已經成為加拿大西海岸生育旅遊的主要來源國,是因為中共當局什麼都管制,有錢的中國人感覺危機可能隨時出現,加拿大於是成了他們的選擇。

中國人原來的做法,是去香港生孩子,香港政府的統計資料顯示,2011年出生的88,000名嬰兒中,有一半是大陸孕婦生的。2012年,香港政府開始限制大陸孕婦赴港生子,於是,部分產婦開始赴美國、加拿大生子。

未發現違法行為

2016年7月,為應對《溫哥華太陽報》的報導所稱,自2009年以來,非加拿大居民在當地生的孩子增加了3倍,加拿大衛生部對卑詩省做了一次調查。結果發現,當地有26家月子中心為非居民母嬰提供相關服務。

雖然安省還沒有這樣的數據公佈,但多倫多新寧(Sunnybrook)醫院的報告稱,2015年,外國來的產婦數量增加,來源地包括中國、尼日利亞、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等國。

卑詩省的調查發現,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裡士滿醫院出生的1,938名嬰兒中,有295名是來自中國的旅遊者生的。部分產婦屬於非加拿大居民,她們自負醫療費用;部分產婦屬於加拿大永久居民返回原住國居住,但沒退出省醫療服務計劃,並使用這計劃生孩子。

當時由Postmedia披露的政府文件顯示,非居民生育在2014-15財政年度的成本是693,869.20加元。衛生部門追回了約50%欠款,醫藥護理及醫療服務計劃的成本已由財廳追回。

政府調查的結果,沒發現有偽造或假冒的保健卡或卑詩省服務卡,也沒找到任何需要請司法機構介入的證據。

民眾請願 政府只說不做

2016年6月,裡士滿居民斯塔查克(Kerry Starchuk)在加拿大國會發起請願,要求國會修改《入籍法》中關於「凡是在加拿大出生的嬰兒即可自動獲得加拿大國籍」的規定。兩週內就有超過500人簽名,到10月份結束,簽名支持的人數高達8,568人。

斯塔查克發起這請願的原因,是她發現她家的鄰居大房子裡住了很多中國來的孕婦,看到送餐的車子,接送孕婦的車子。她認為,生育旅遊會花掉加拿大納稅人很多錢。

據媒體報導,有裡士滿的家庭抱怨說,當她們去當地醫院分娩時,被告知醫院床位已經滿員。

不過,斯塔查克的請願被提交加拿大國會後,聯邦公民部長的回應是:取消在加拿大出生可獲國籍,是一個「重大改變」。之後便沒有下文。

2014年聯邦政府修改公民法期間,被媒體披露的政府內部文件顯示,移民部官員建議,在加拿大境內出生即可獲得國籍的政策,應只適用於在孩子出生時,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是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的情況。對於政策不適用的新生兒,如果他們會變成無國籍人士,才可以申請獲得加拿大國籍。這個取消自動給「雙非嬰」國籍的建議,最後沒獲採納。

《移民彙編》主編、移民律師李克倫(Richard Kurland)告訴《大紀元》,為防止「雙非嬰」而修改法律,自1993年以來已經提過3次,每次在國會委員會討論時,都因缺乏事實支持而告終。

他解釋說,如果所有加拿大出生的孩子都需要提交父母身分證明才能獲得護照的話,不用說披露隱私可能帶來問題,要處理這麼大量的申請材料,需要一個全新的官僚機構。

被披露的政府文件顯示,政府也承認,取消給「雙非嬰」國籍帶來的成本增加,大於利益。

責任編輯:岳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