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愛的力量 讓多倫多黑幫老大改過自新

馬塞爾‧威爾遜曾是多倫多的幫派頭目,現在是「一對一運動」的創始人,該組織幫助年輕人擺脫幫派生活,避免暴力。(Chris Warner-Coburn)
人氣: 458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4年06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Jennifer Cowan報導/楚方明編譯)馬塞爾‧威爾遜(Marcell Wilson)是前多倫多黑幫老大,年少時對權力的渴望和歸屬感,讓他在13歲時走上了犯罪道路,而15年後,一名女性和她的兩個女兒的愛改變了他的生活,讓他洗心革面,改過自新。

「我一生都渴望有一個穩定、充滿愛的家庭和歸屬感。」他在接受《大紀元時報》獨家採訪時說,「我終於找到了比金錢、名譽和權力更讓我在乎的事,那是一名女性和她的兩個小孩。」

今年46歲的威爾遜,曾從黑幫底層升為一個大黑幫的頭目,他所在的幫派與幾個國家的各種有組織犯罪集團合作。儘管他在黑幫中獲得了權力、金錢和尊重,但威爾遜並不快樂。

威爾遜擔心自己危險的生活方式和過去的黑幫暴力經歷會影響到他的新家庭,他慢慢地退出了非法活動,開始扮演顧家男人的角色。

這對威爾遜來說是個全新的角色。在他的生命中,他幾乎不曾見過他的父親,這讓他得不到他渴望的親情。

年少時混跡於街頭

威爾遜出生於1978年,母親16歲,父親19歲,來自牙買加。父母在威爾遜還是嬰兒時就分手了,母親帶著他住在多倫多斯旺西紐斯(Swansea Mews)社區,這個社區現在是多倫多的福利房社區。

8年後,母親結婚,並在威爾遜9歲時生下了另一個兒子。他說,繼父「對我們很好」,並且一直和他母親在一起。

威爾遜的家庭在低收入社區中「過得比大多數人好一點」,但他仍然受到不良影響。他說,小區中的大多數居民「正直、守法、勤奮」,但這樣的品行並沒有影響到社區裡的年輕人。

社區裡少數人有著不良的生活方式,而這種生活方式吸引了年輕人。威爾遜小時候受欺負,進一步加劇了受到的這種不良文化的影響,他最終「屈服於暴力和快錢的文化」。

威爾遜開始打架,好勝心開始膨脹。「我開始崇拜那些過著犯罪生活的人。」他說。

從13歲到17歲,威爾遜斷斷續續地混跡於街頭,並最終永遠地離家出走。他開始在多倫多的帕克代爾(Parkdale)社區、市中心及其周邊地區出沒,並很快地開始了輕微犯罪生活,然後很快加入了街頭幫派。

威爾遜身高6英尺5英寸(1.96米),體重220磅(100公斤),高大強壯的身材加上很能打架,讓他在幫派中越來越有名氣。黑幫中一個劣跡斑斑的人物注意到他,並將他收入麾下,然後把他介紹給販毒團伙。威爾遜開始販賣可卡因,一段時間以後,他開始有錢和有人脈。

威爾遜上過高中,但在課堂上花的時間很少。相反,他的青春期是在「與朋友見面、販毒和打架」中度過的。

戴上面具 內心掙扎

威爾遜表示,自己沉浸在幫派生活中,看到並做過「可怕的事情」,但他說,多年來他一直在扮演一個角色,而不是做真正的自己。

「有幾次,我目睹了令我厭惡、焦慮的事情,但我不能表露我的情緒,我怕被逐出幫派,怕玷污我的聲譽,怕受到身體上的傷害或死亡。」

他說:「所以我不得不戴上面具,不得不用酒精和毒品來掩蓋我的痛苦、恐懼和人性。可悲的是,我用貪婪、恐嚇和欽佩作為動力,變得儘可能地無情和狡猾。」

威爾遜說,作為幫派頭目,他知道並接受坐牢甚至死亡的風險。他還說,在他15年的犯罪生涯中,他被打、被砍,甚至被槍擊。

儘管他深知,他選擇的生活方式從長遠來看很少給人帶來回報,但他說,他一直有一種心態,就是他「足夠努力,足夠堅強,最終就能贏」。

然而,他也看到,很難見到一個成功、退休、適應能力強的老年黑幫成員,「我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他們身心疲憊、精神錯亂、精神失常,他們並不想變成那樣,而他們在他們的時代曾經是令人恐懼的黑幫分子」。

由於執法部門的努力,威爾遜所在的黑幫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瓦解,但他並沒有放棄犯罪活動,他與幾個較小的幫派合作,然後再與幾個國家的有組織犯罪集團合作。

「我討厭我變成的樣子,但我陷得太深了。」威爾遜說,他曾多次觸犯法律,但從未被判過重罪。

愛改變了他的生活

直到28歲第一次墜入愛河,威爾遜才決定改變自己的生活。他說,為了他的伴侶和她兩個分別是7歲和4歲女兒的幸福,他認為,他有必要改變。

告別幫派生涯並沒有想像的難。威爾遜開始了新生活。他找到了一份工作,上了大學。他扮演了父親的角色,參加學校的體育賽事,參加家長會,和老師談話,幫助孩子完成家庭作業。

儘管有了新的生活和熱愛家庭生活,但因長期從事黑幫生活,威爾遜存在嚴重的精神健康問題。

他說:「私下裡,我的內心瀕臨死亡,我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和作為倖存者的內疚。」他說,他的「沉重包袱」導致他與伴侶的關係在7年後破裂,但他說:「我將永遠感激和感激那個女人和那兩個小女孩的愛。」

學會愛人和愛自己

威爾遜一直在與創傷後應激障礙作鬥爭,他決定直面自己的心魔。他與許多老同事和朋友交談,並盡最大努力「與他們和解」。

「在這段療傷期,我學會了再次愛他人和愛自己。」他說,他把寫自己的生活和經歷作為一種宣洩方式。

他努力寫作,在各種活動中演講,並促使他與英國反暴力極端主義網絡(AVE)合作。

「當時,AVE是世界上最大的『前成員』網絡——前黑幫分子、前極端分子和前恐怖分子等。」他說,「我們的任務是通過各種方式協助政府和大公司打擊極端主義、恐怖主義和極端暴力。」

這項工作促使他成立了自己的組織——一對一運動(One by One Movement)。他所在組織的其他成員也是「前成員」,他們和他一樣,已經擺脫了暴力生活,能夠與他們一起工作的人建立聯繫。

幫助年輕人脫離黑幫

該組織位於安省康科德(Concord),以幫助實施青少年外援和成人反屢犯項目,還側重於反欺凌、預防幫派和退出策略,以及通過輔導關係提供長期支持。

當威爾遜剛開始試圖幫助年輕人脫離幫派時,他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但他說,任何風險都是值得的。

「多年來,有人一直想殺我,如果他們現在因為我做了好事而想殺我,那就殺吧。」他說,「謝天謝地,這種情況沒有發生。事實上,我得到了很多積極的反饋,甚至來自那些我曾經的敵人。」

作為一名導師和公眾演說家,威爾遜傳遞的信息始終是:「改變是可能的」,但前提是一個人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責任編輯:文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