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分發入學者表現優於繁星生 台招聯會:應看整體表現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7年08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招聯會今年3月公布大數據研究,針對100學年到103學年共40萬名學生進行研究,「繁星推薦」學生不僅學業表現,較「個人申請」、「考試入學分發」兩管道入學的學生表現還優秀,退、休學與二一不及格比例也較低。不過台大表示,這項研究是誤導社會大眾,事實上透過指考分發入學的學生,表現優於繁星學生。

台大副教務長張耀文提到,以台大新生表現為例,發現透過指考入學者表現優於申請入學,更以繁星推薦有三到四成比例來自私立高中,批評招聯會上述研究違反最基本的科學精神,根本是誤導社會大眾。

台大針對96至103年的台大入學生為樣本,以大一和大二的平均成績作比較,在控制學測成績變因下,經由考試入學管道進入台大後,在微積分、物理和化學等基礎科目表現,優於學測成績相當的申請入學學生,顯示高中三年完整學習的重要性。

為何台大與招聯會結論不同。張耀文分析,因為招聯會的研究違反科學研究最基本的科學精神,也就是控制變因超過一個,而非像台大只控制一個變因,而在沒控制學測成績情形下,直接拿甄試群組成績比較指考入學,但甄試入學的學生通常學測考得比較好,導致出現落差。

招聯會:非獨尊「成績」

招聯會祕書戴念華表示,3月的大數據分析,繁星生是三管道中表現比較好一點,各校差別不大,況且「好學生的定義不能只看成績,應看整體表現。」

此外,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研究與分析方法上不一樣,台大不能用控制單一變因的自然科學分析,硬塞到社會科學,要跳脫單一個變數,且目前大數據分析是可以控制多個變因。

從過去幾年看來,繁星約占總入學生15%,申請入學與分發入學則是差不多各半。教育部高教司長李彥儀則認為,尊重台大的分析,但台大不能將台大本身樣本,作為全國樣本的推論,教育部對台大分析結果保留,繁星的精神是讓城鄉學生都有出頭機會,希望台大不要忘記這樣的初衷。

責任編輯:呂美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