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世大運票房佳 台經濟效應可期

人氣: 21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7年09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原彰台灣台北報導)本屆世大運票房表現亮眼,競賽門票開低走高,最後共賣出八成七,是世大運賽史最高,初估進帳1.3億元新台幣,而賽事後所帶來的效應,也預期持續發酵。

世大運為台灣引進131國、逾萬名國際選手與教練,再加上包括國際志工在內的約兩萬名志工,以及超過七十萬票房所帶來的觀眾人數,已直接帶動選手村、場館周圍,或是觀光旅遊等相關產業發展。

據教育部在世大運開賽前,到行政院的報告資料的顯示,世大運所花的經費為171億餘元。不過賽事期間,共會創造119億元的產值,包括:關聯產業74.4億元及附加價值的44.6億。另還可創造1.5萬份工作機會。觀光效益上,2009年高雄世運可創造約二十七億產值,世大運規格更大,參賽與觀眾更多,預期產值可破30億。

世大運組委會統計,總票房收入初估1.3元新台幣,周邊商品表現同樣不俗,據世大運商品開發部估算,周邊商品自去年7月15開賣起,至8月30日賽事結束止,共推出超過160項、500款的相關商品,業額超過五千萬元。

世大運發言人楊景棠說,截至世大運閉幕,選手村內的銀行換匯總額突破三千萬元新台幣,而選手也都會到選手村周圍的小吃攤、咖啡廳,或是賣場進行消費,帶來業績提升,而部分選手也在離開台灣前,在台灣進行旅遊。

世大運商品開發處說,民眾會透過購買世大運周邊商品的方式支持世大運。尤其小朋友無法像大人以行動支持,這次觀察到不少長輩會購買熊讚鑰匙圈、徽章,送給家中的小朋友。

資深媒體人、財經專家徐嶔煌說,世大運帶來的效應,是由內而外擴散,最直接的是票房收入與周邊商品,再來會帶動周邊的觀光消費。近日選手村附近賣場販售的助曬劑就是明顯例子,本來賣得不好,但受外國選手青睞,此外韓國選手也喜歡買黑人牙膏,選手換匯三千萬元,預期會創造很高的經濟消費。

責任編輯:旻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