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阿扁易受刺激 醫療小組建議送出國治療

陳水扁醫療小組認為阿扁易受刺激,干擾治療成效,建議送他出國治療。圖為2017年阿扁(右二)出席「總統照集」新書發表。(李怡欣/大紀元)

人氣: 12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8年01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怡欣綜合報導)陳水扁醫療小組副召集人、高雄長庚醫院名譽副院長陳順勝11日透過高雄長庚醫院發出聲明稿表示,最近阿扁病況常被炒作,造成當事人及醫療小組困擾。在阿扁同意下,醫療小組公布三年來阿扁的健康狀況、檢查結果、治療及預後。內容顯示:阿扁憂鬱有改善但還是有輕生意圖,持續尿失禁、右手抖動,屬「生活無法自理而需依賴他人的失能狀態」,判定需繼續保外就醫;報告最後表示,「有鑒於不斷對病人病情與診療有干擾因素,若要獲得更好的預後,建議改變環境或至國外著名醫學中心繼續治療」。

2015年1月阿扁從台中回高雄,由市府協調成立醫療小組進行評估,發現阿扁的行動、情緒與智能跟台中評估依一樣,不過,醫療小組還發現阿扁還有嚴重憂鬱與創傷症候症狀等精神與神經病症及多種嚴重疾病,陳順勝表示,阿扁具嚴重自殺衝動、被害與自殺意念、驚惶不安、失眠、尿失禁、睡眠呼吸中止症、動作協調失能而常造成跌倒等症狀。

醫療小組公布阿扁的腦神經檢查結果:

2015年1月:重新施作核磁共振腦部造影(MRI),以釐清陳前總統大腦功能與可能病理狀況,結果與台中時的狀況比對,並未有顯著的改變。

2015年4月:正子造影掃描檢查(PET Scan),顯示腦部額葉之代謝低下。經3個月的治療後,其「情緒」與「運動功能」稍有進步,利用神經心理學檢查** (neuropsychological tests)發現,在「認知功能」中,「執行功能策略」使用與「記憶力」2項仍欠佳,此結果與PET功能性掃描之異常現象吻合。(**神經心理學檢查是一種大腦功能性的檢查,功用在客觀檢驗病人是否有大腦認知功能的缺損,主要測量病人的智力功能,包括注意力、語言障礙、記憶功能、視覺空間功能與大腦高級認知功能,及評估大腦功能受傷損害的程度,特別是大腦退化性疾病如失智症等)

2015年9月:再進行神經心理學檢查,追蹤其認知功能狀態,評估結果顯示陳前總統之「執行功能」稍有進步,但「記憶力」仍有顯著缺損的現象。

2016年3月:再次正子造影掃描檢查,發現腦前額葉訊號較先前提升。

2016年9月: 進行神經心理學檢查追蹤評估,結果顯示其「記憶力功能」進步,但「執行功能」卻開始退步,甚至比在台中時的表現更差,而「記憶力」的得分,也未達正常同齡的水準,主要問題與其「策略使用」錯誤相關。針對結果加強認知功能訓練。(策略使用為前外側額葉的功能之一,錯誤的策略使用將導致測驗結果不佳,與測驗作答反應變慢)

2017年12月:追蹤認知功能進行各項評估,結果發現在「語文的短期記憶」表現與去年約略相同,「再認記憶」則較去年進步,由此推測在「記憶力提取上」有困難。 「執行功能」方面,陳前總統之表現較去年佳,「衝動控制」及「自我監控」能力均有提升。

保外就醫後嚴謹之醫療評估,三年來在壓力或創傷情境出現時,病情會間歇性惡化。在2017年7月期間敦請台灣專業物理治療學會與職能治療學會專家們分別會診後,建議應加強原有社會適應與創傷情境之復原重建,以治療其失能與創傷壓力病症,與改善認知功能。因而我們加強原有日常生活訓練,繼續在醫護人員妥善計畫與陪同下,增加出遊丶訪友、餐敍、與各種職能治療活動。

在社區復健與復原重建計劃,三年來我們曾經多次安排社區互動、職能治療活動、前後神經行為測試,發現多項認知功能會略有改善,測試對環境新學習能力成效亦皆甚良好,可作為診療依據。如能加強其過去熟悉的環境、事物與人文的思維,復健效果應能更顯著。目前正繼續以減壓漸進方式,加強其自信心,以社會溫暖面,解除其創傷壓力情結。

三年來陳前總統在醫療小組的照護下,其憂鬱經藥物、心理、復健治療有明顯改善,但其情緒尤其創傷症狀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而呈不穩定與輕生意圖。然而,尿失禁、部分認知功能缺損仍嚴重,雙手仍不自主抖動尤其右手,整體運動與平衡功能經不同領域評估仍處中等失能狀態。在壓力或情緒激動時,行動控制仍無改善而具跌倒的高危險性,生活無法自理而需依賴他人。是以繼續判定因病情複雜需繼續保外就醫,或不宜出庭應訊。

三年來我們繼續延請國際此領域專家與國內專家會診討論,教授群的診斷建議應繼續臨床觀察與治療,有鑒於不斷對病人病情與診療有干擾因素,若要獲得更好的預後,建議改變環境或至國外著名醫學中心繼續治療。

責任編輯:呂美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