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因應經貿局變 學者:台灣應落實產業創新

台灣「要設法加入多邊貿易自由協定」

人氣: 48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8年11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莊麗存台灣台北報導)隨著美中貿易戰升溫,短期內亞洲受到影響,但有些國家可能成為受惠者,在台灣生產未外移的業者較不受影響,且可能有轉單效應,但不論如何,中國大陸仍是台灣半導體產品的消費大國,學者認為,台灣半導體業仍要回歸實務面,繼續致力技術創新、人才培育、業務合作等基本實力面。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副研究員劉佩真認為,事實上,目前美國對於中國半導體產品課徵關稅的情況來看,實際影響不大,主要是在於中國為半導體主要進口國,銷往美國的部分金額有限。

而市場真正憂心的並非因美國將半導體納入制裁清單,反而是隨著美中貿易緊張加劇全球政經環境不確定性拉升,企業擔心終端廠商因對於美中貿易戰的不確性而出現砍單。

或者是未來若美國對中國制裁範圍延伸至PC、伺服器、手機、電視等終端產品,則在中國組裝的電子系統產品,除內銷與銷售非美國的區域不被影響外,其餘銷售至美國的電子產品出貨量因為有關稅因素多少會被影響到銷售業績,進一步衝擊內涵的關鍵零組件的出貨狀況。

甚至美國更進一步地採取非關稅障礙的相互制裁措施,則恐更大程度的衝擊全球供應鏈及兩國經濟成長動能,則將對台灣整體製造業產生較大影響,自然也將衝擊我國的半導體產業,況且自由貿易為國內外半導體可維持高效能運作的必要條件,顯然未來若貿易糾紛未解,恐將波及半導體業。

最後,劉佩真說,整體來說,對台灣半導體企業而言,美中貿易大戰將影響未來戰略的選擇與布局,面對全球科技動盪局勢和中國崛起的現實,未來各種合縱連橫勢必不可免,後續的整體半導體版圖、投資區塊與供應鏈等變化局勢,則須密切持續觀察。

另外,日前總統蔡英文在國慶日演說中,提到面對全球經貿變局,必須調整「台灣在區域發展及全球供應鏈的角色」,台灣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上有關鍵地位,台灣要如何創造全新、高效率的供應鏈?面對美中貿易戰影響,台灣一些製造產業,也現在都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政府要如何協助台灣產業完成升級及轉型?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副主任邱達生表示,台灣要站穩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有兩件事要做,一方面,「要落實產業創新政策」,提升往供應鏈上游移動,因為,特別是在台灣高科技產業供應鏈,往往會受到下游的挑戰,例如,前幾年的紅色供應鏈,中國大陸可能會運用其它方式取得更高端技術,來減少對台灣零組件的進口,以後可能發生的機會也不是完全沒有。

再來,台灣「要設法加入多邊貿易自由協定」,例如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因多邊貿易自由協定有原產地的規定,會要求以後在這個區域落實之後,所有產品零組件來自洽簽區域,如果台灣沒有辦法加入CPTPP,將來台灣出口的零組件產品就沒有競爭力,因為台灣不是會員國。因此,以上兩點,是台灣要站穩亞太供應鏈要做的事情。

邱達生認為,最主要抓緊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潮流,因為這也是全世界都在進行的事情,例如美國自動製造計劃、德國工業4.0、中國製造2025等,各個國家都想落實人工智能與智慧製造的結合,這是未來很重要的趨勢,一旦未來哪個國家取得先機,就能夠擁有完整供應鏈。

另外,由於台灣也很擔心人才外移,在這個時間點,加強這部分,就不用擔心工資上揚的問題,因為大幅度提升生產效率,培育人工智慧(AI)人才也是非常關鍵,例如所有服務業,從金融到海運基本上,都在設法智慧化,因此培養AI智能化人才,提升產業創新能力。

責任編輯:李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