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北京「繁體字」咖啡館 陸生、外國人超喜歡

台灣女子到中國北京開咖啡館,不僅不入鄉隨俗,堅持全用正體字,還用一張臨摹紙,吸引當地的年輕人頻頻光顧。示意圖,與本文無關。(Pixabay)
人氣: 5829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8年05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方紫韻綜合報導)台灣女子到中國大陸北京開咖啡館,不僅不入鄉隨俗,堅持全用正體字,還用一張臨摹紙,吸引當地的年輕人頻頻光顧。

跑到北京開咖啡館 台灣女子有夢想

北京大大小小的咖啡館林立,還有各色茶館、茶社、休閒會所。早在2008年的統計數據就顯示,北京這座擁有2100萬人口的城市,以咖啡廳為名的店就多達1,600多家,加上各種兼營咖啡和甜點的休閒場所,總計有4,200家之多。

10年過去了,北京的咖啡廳數量比2008年更多,競爭非常激烈。

北京的咖啡廳數量比2008年更多,競爭非常激烈。(Pixabay)

李雪莉是一名台灣女子,畢業於台北的文化大學中文系,是一個熱愛中文、喜歡讀書的「好學生」。

十幾年前,李雪莉到北京定居,沒想到剛去不久,購買的一本中國大陸翻譯的《巴菲特傳》就讓她「非常生氣」,認為翻譯品質不佳。於是,她開始經營網上書店,專門出售同一本外文著作的大陸版和台灣版,供讀者選擇。

李雪莉到北京定居,購買一本中國翻譯書讓她「非常生氣」,認為翻譯品質不佳。(Fotolia)

在李雪莉看來,外文翻譯過來的書籍,還是台灣出版的品質更好,文字翻譯得更準確、更流暢。

有一天,她與幾位朋友聊天,談到眼下最想做的事情。沒想到幾個人都想到了「咖啡館」,於是李雪莉在北京北二環安定門內的車輦店胡同,找了一個破舊的院落,借這種古舊風格,裝修出一個儘管店面不大但卻很溫馨的咖啡館,給它取名為「繁體字」。

李雪莉找了一個破舊的院落,借這種古舊風格,裝修出一間咖啡館。(Fotolia)

小店裝修特點是濃濃的「書卷氣」和隨處可見的「古風」。

店內,古舊的家具搭配沙發、椅子或板凳與書桌,四處擺放堆積的書籍,讓人很願意靜靜地坐下來,讀一本書,品一口飲品。

與其他咖啡館不同的是,李雪莉的店內所有的書籍都是台譯版的書籍,整個店鋪內,幾乎沒有簡體字。

箇中巧思 讓客人愛上正體字

「繁體字」給客人一個有條件的優惠,那就是在客人拿到菜單的同時,他們會收到一張便條紙,上面有2個或4個正體字、這些字的筆畫順序,以及對應的5個空白格。

如果客人在點餐的時候,在空白格處寫上相應的正體字,且沒有錯誤,店家會給客人打9折。

一個小小的鼓勵大家使用正體字的創意,沒想到意外爆紅,讓在中國大陸出生長大的年輕人喜歡上了這裡。

如果客人在點餐時,在空白格處寫上相應的正體字,且無誤,就能打9折。(Fotolia)

一名在北京大學上學的學生來這裡說:「我們這代人本來就能讀繁體字(正體字),但不會寫。」他說不是為了取得折扣,而是「讓人實際接觸到繁體字,而且明白筆畫順序和書寫,是來這家咖啡館的最大收穫」。

「繁體字」也吸引了不少外國人來練習正體字,他們很喜歡這些看起來方方正正的文字。

為了弘揚正體字,李雪莉還在咖啡館邀請中文系的學生做講座,分享他們對文字演變的研究。

在北京偏僻胡同的這家台灣女子開設的咖啡館,在使用簡體字的北京城安靜的角落裡,為人們打開了一扇了解正體字的窗戶。

在繁忙的都市,吸引著不少喧囂中的現代人,能夠慢下腳步學習正體字,這種魅力或許源自於中國人骨子裡對漢字的記憶。

觀看完整影片»

改寫:喬安娜,影片製作:史光樞,責任編輯:於凝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