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華人6年前溫哥華產子 醫院索賠120萬加元

在2016-17財政年度,裡士滿醫院有379名嬰兒是非加拿大居民生的雙非嬰, 相當於總出生嬰兒數量的17.4%。(shutterstock)

人氣: 20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8年06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編譯報導)曾經被媒體聚焦的外籍婦女、尤其是中國籍婦女在加拿大產子的現象,出現了因欠服務費告上法院的個案。

據裡士滿新聞(Richmond News)報導,溫哥華海岸健康公司(Vancouver Coastal Health)已經向法院提出民事索賠訴訟,告一名外國籍女性2012年在其屬下裡士滿醫院(Richmond Hospital)生孩子後沒有付費,並要求其還錢。

訴狀沒提這名女性是什麼國籍。不過,被告的名字是夏燕(Yan Xia,音譯)女士,她已經接到民事索賠通知書。訴狀指夏燕沒有付2012年10月醫院發出的312, 595加元賬單,服務包括發生在當年春天的產後並發症及相關的產科護理、新生兒護理等。

這份索賠訴狀今年4月遞交給了卑詩省 最高法院。按該索賠文件的解釋,當時的服務協議規定,未付的款項,每月利息率是2%。現在已經過了67個月,被告人夏燕沒有支付所欠款或其中的任何部分,她欠醫院的錢目前合計約為120萬加元。

溫哥華海岸健康公司要求法院判被告還所欠的款項,加上利息及相關費用。不過,夏燕女士和她的代表都還沒有在法庭上對此訴訟作出回應,她目前在何處也不清楚。

外國母親生孩子費用高

溫哥華海岸健康公司過去曾明確表示,醫院對外國人的收費比較高。不過,政府衛生官員也明確表示,即使患者沒有付款,醫院也不能拒絕為有需要的人提供醫療服務。

據里士滿新聞的報導,截至2016年,對於自然產,醫院要求非居民產婦支付7,500加元的保證金;對於剖腹產,要求的保證金是13,000加元。對於出現嬰兒和產婦需要昂貴的產後護理的情況,這樣的保證金沒有多少保障作用。

雖然夏燕的孩子自動成為加拿大公民,但按卑詩省的規定,這新生兒尚未成為該省居民,還不符合享受該省公共醫療服務計劃(MSP)的條件。就算是合格的新移民或離開卑詩省後再回來的永久居民,也需要等待3個月時間,才能使用該公共醫療保險計劃。

如果沒有公共醫療保險計劃,待產母親應該為未出生的孩子購買私人保險,以保障可能需要的新生兒護理。裡士滿新聞的報導稱,他們從醫院的消息來源了解到,許多與外國人的交易都是現金支付,醫院當時是否檢查夏燕有沒有買保險,目前還不清楚。值得注意的是,溫哥華的婦女醫院(Women’s Hospital)官員,乾脆拒絕外國人在他們的醫院註冊生孩子。

「雙非嬰」似有增無減

「雙非嬰」是指在加拿大出生,但父母都不是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的嬰兒,此舉被認為是為了孩子能自動獲得加拿大公民身分,這種做法被稱為「出生旅遊」。

裡士滿是華人聚居的地方,裡士滿醫院成了蓬勃發展的出生旅遊業的目的地,媒體曾大量報導中國人來這地方生孩子,以及當地月子中心盛行的情況。

根據溫哥華海岸健康公司的數據,在2016-17財政年度,裡士滿醫院有379名嬰兒是非加拿大居民生的雙非嬰, 相當於總出生嬰兒數量的17.4%。在2017-18年度的上半年(2107年9月止),這比例是19.9%,全年的數據還有待獲得。

從2004年到2010年,該醫院每年平均有18名雙非嬰出生,2014-15年有335名,2015-16年有299名。

國籍不是該醫院常規跟蹤的因素,但醫院官員在2016年做的一份統計表顯示,生雙非嬰的母親中,中國公民佔了98%。

是否取消加拿大出生嬰兒自動獲得公民身份的政策,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議題。民間反對這政策的聲音,在今年3月19日演變成公開在網上徵簽請願,目前已經有超過8,000人簽名,該徵簽將在7月17日結束。

责任编辑:岳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