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為永續留存 洪門致公總堂捐四千多件文物給加大

五洲洪門致公總堂上週六(18日)宣布,將4千多件文物捐贈給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東亞圖書館保存。(曹景哲/大紀元)

人氣: 26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8年08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曹景哲舊金山報導)即將迎來170周年慶典之際,五洲洪門致公總堂上週六(18日)宣布,為了永續留存,並向大眾公開,將四千多件文物捐贈給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東亞圖書館保存。文物已經清點移交完畢,圖書館正在整理階段,整理完成後,將實現數字化,向大眾公開。

伯克利加大東亞圖書館館長周欣平說,從19世紀中葉開始,華人移民到美洲,致公堂也在美洲華人中出現了,致公堂的歷史是美洲華人移民史的重要部分。當時,它是海外華僑裡面最大的組織,它的歷史和北美華人移民緊緊聯繫在一起。研究華僑移民史,致公堂的文件是不可缺少的。

為永續留存 洪門捐四千多件文物給加大
伯克利加大東亞圖書館館長周欣平(中)說,致公堂的歷史是美洲華人移民史的重要部分。(曹景哲/大紀元)

他提到,洪門支持了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對研究中國近代革命史起著重要作用。致公堂的成員在辛亥革命的前後,參加了中國國內的各種革命運動。特別是孫中山本人也是致公堂的成員,還有很多同盟會的會員也是致公堂的成員。

周欣平館長表示,這次整理出來共有4千多件文物,其中2千多件為信件,其它有文書、捐款紀錄、致公總堂本身的規章,以及總堂與北美和南美分堂之間的聯繫。

洪門致公總堂盟長趙炳賢表示,捐贈所有的文物給伯克利加大東亞圖書館,就是因為希望這些文物能長期保存。致公堂的條件有限,這些文物都超過一百年了,經不起空氣的氧化和紫外線等的劣化。致公堂經過幾次開會,決定把文件、文物都捐到伯克利加大保存。希望有興趣的學者和公眾能夠通過網絡觀看到這些珍貴的資料。

五洲洪門致公總堂副會長陳夏儀介紹說,最重要的單元系列是開堂時期的18世紀中葉到1940年間的文件,不但記載了美洲先僑初到北美的奮鬥史,還有孫中山先生1904年初到舊金山,被移民局扣押而經致公總堂營救的過程。在中國近代的歷史中,洪門也幫助中國革命成立了籌餉局,更是武昌起義成功締造中華民國的中堅力量。袁世凱、黃興、黎元洪、段祺瑞、吳佩孚、蔡廷鍇等人也曾與洪門有重要的淵源。

為永續留存 洪門捐四千多件文物給加大
致公堂兩側牆壁上,掛滿了20世紀初的畫像、照片、舊報紙和題字等文物,展示了洪門最輝煌的歷史。(曹景哲/大紀元)

位於舊金山唐人街新呂宋巷36號的五洲致公總堂成立於1848年,是明末清初反清復明組織「洪門」(又稱天地會、三合會等)在海外的第一個分支。隨後迅速發展,吸納以草根階層為主的社會各階層人士參加,遍及五洲,舊金山成為五洲致公堂總部。

致公堂兩側牆壁上,掛滿了鑲有畫像、照片、舊報紙和題字等鏡框,堂門口一間常常上鎖的小屋,是當時洪門元帥孫中山先生曾經住過的舊居。這些遺蹟都顯示了20世紀初,致公堂與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及其締造者孫中山先生之間的特殊淵源,這是洪門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

五洲洪門致公總堂文物部主任趙善麟介紹,為慶祝五洲洪門致公總堂成立170周年,洪門子弟在1908—1960年之間參與的不同運動,一共344張圖片已經被收錄進一本新出版的圖冊。

居住在灣區的香港中文大學前出版社社長陸國燊博士,也多次探訪洪門,準備出版書籍,將與圖冊一起記錄洪門的發展史。

在18日的記者會上,中美文化藝術協會創辦人林炳昌還請求東亞圖書館,幫忙向聯邦調查局(FBI)討要調查周國祥一案時被沒收的文物,據說有7件。◇

(此文發表於1200A期舊金山灣區新聞版)

要想定期快速瀏覽一週新聞集錦,請點這裡。

責任編輯:王洪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