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毒品注射站爭議凸顯 舊金山衛生部主管辭職

來自加拿大溫哥華的華裔社區領袖盧維溢8月17日呼籲,舊金山應該吸取溫哥華教訓。(周鳳臨/大紀元)

人氣: 6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8年08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周鳳臨舊金山報導)8月21日,舊金山市長布里德(London Breed)力推備受爭議的毒品注射站計畫,隨著加州參議院投票通過AB 186法案(防止控制類毒品過量項目),距離掃清法律上的障礙僅一步之遙;但當天,舊金山公共衛生部主管芭芭拉.加西亞(Barbara Garcia)突然宣布辭職,給這一計畫蒙上陰影,同時凸顯了遭社區強烈反對的毒品注射站爭議。

據《舊金山觀察家報》報導,加西亞的辭職,正好在市長布里德力推的所謂「安全毒品注射站」計畫在參議院獲得進展之際。

加西亞從1999年起在公共衛生部述職,2011年被當時的舊金山市長蓋文.紐森(Gavin Newsom)任命為主管前,先後在該部門的社區毒品濫用服務分部、無家可歸者服務分部任主管,以及擔任衛生部副主管等。

AB 186法案需要回到眾議院再次投票,然後由州長簽字成為法律。但布里德已經準備在8月28日提前啟動,在田德隆區(Tenderloin District)的Glide Memorial Methodist Church開一個試點毒品注射站。

毒品注射站計畫,遭遇社區強烈反對,平等公義協會主席李少敏批評這一計畫模糊了毒品合法和非法的界線,為毒品濫用者、非法毒品攜帶者提供了一個持有毒品的「合理理由」,令執法部門難以履行緝查毒品的職能。李少敏驚呼:「這是除大麻外其它毒品合法化的第一步。」

舊金山市長布里德則認為,安全毒品注射站項目,是為了將癮君子們吸引到治療中來,同時解決街頭毒品注射用針頭氾濫的問題。

這一毒品注射站項目,是全美首例,原計劃在7月啟動,但由於社區反對及各種原因而未能如願。

毒品注射站項目,自由派思想影響下的產物,充分體現了其對「違背個人意願」的強制戒毒的傳統做法的排斥。

8月17日在舊金山召開的反對毒品注射站記者會上,來自加拿大溫哥華的華裔社區領袖盧維溢呼籲,舊金山應該吸取溫哥華教訓,在開設毒品注射站的問題上採取更謹慎的態度。

溫哥華市區開設毒品注射站已經有15年歷史,盧維溢介紹稱,除官方僅統計去毒品注射站的癮君子的狀況,從而得出減少吸毒過量致死30%的漂亮數字外,這種偏向性的解讀,卻完全未能考慮開設毒品注射站對整個社會的影響。

盧維溢說,實際上在毒品注射站開啟之後,全社會毒品氾濫狀況更加嚴重,「據哥倫比亞省房產部統計,在2003年開始毒品注射站當年,有28人吸毒過量致死,到2007年,年吸毒過量致死人數增加到47人;到2015年,這一數字增加到了134人,2016年增加到216人,2017年高達410人。」

盧維溢還說,街頭看起來清潔,並非是毒品注射站的啟用減少了這些針頭,「而是由於增派了專門清理針頭的人員,與增加警察巡邏起的作用」。

舊金山在啟動毒品注射站之前,已採取了類似的做法,由前任代理市長麥斐(Mark Farrell)增加市府撥款,準備僱用10名市府員工專門負責清理街頭的吸毒用針頭。

舊金山華裔社工、曾參與市長競選的李愛晨曾表示,有超過60%的無家可歸者都吸毒,這些人是導致許多舊金山社會問題的原因所在。◇

(此文發表於1200D期舊金山灣區新聞版)

要想定期快速瀏覽一週新聞集錦,請點這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