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煙囪開箱!》六燃保溫成果暨藝術展演

交通大學團隊與跨領域藝術團隊合作,共同執行六燃保溫計畫。(交通大學提供)
人氣: 66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9年12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賴月貴台灣新竹報導)交通大學六燃保溫團隊、跨領域藝術團隊與新竹市文化局,聯合籌辦了六燃保溫成果暨藝術展演─《大煙囪開箱!》。系列活動將於12月6日至明年1月5日,在大煙囪廠房六棟眷舍逐一展開,12月7日(六)晚上6點,將進行精采的開幕點燈儀式,主辦單位歡迎民眾一起來,體驗大煙囪下充滿生氣的古老歷史氛圍。

系列活動具有藝術樂活、智慧創生、人文想像等三大特色,融合了團隊自2018年6月起所執行的「大煙囪廠房基地」保溫睦鄰駐站計劃與「新竹生博物館」計劃的綜合成果,其中包含14位藝術家的創作、文史調查、智慧科技、蝙蝠保育、社區與學校多元教育等面向。

《大煙囪開箱!》除了成果與藝術靜態展之外,也將於大煙囪下舉行戶外演唱會、市集、露天電影、實地導覽、冬至搓湯圓,以及各式工作坊。

「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 新竹支廠」是台灣現存最大規模日本軍事工業遺構群,新竹市政府在文化部「前瞻基礎建設──再造歷史現場計畫」8830萬元經費的挹注下,啟動了一系列的新竹六燃保存活化計劃。

城市歷史、文化空間與生態的保存與活化,是否能在跨域結盟的運作下成為博物館典範?文化部次長蕭宗煌說,博物館應具備三個重要元素,首先是會說故事,而且是活的博物館,並能作現代性反思,體現當代的文化場域。

《大煙囪開箱》除了呈現計劃成果,還有參展藝術作品14件,展出內容大部分跟六燃人事物、工業建築遺構有關,以多媒體藝術展演及裝置藝術為主,透過在地團隊與國際藝術家合作,推動六燃文化園區博物館整體的活化,主要目的是讓在地居民能更親近、理解新竹六燃從日治時期、空軍工程聯隊進駐、形成眷村聚落的過程與面貌。透過「大煙囪開箱」行動,讓參與民眾能深入理解「人」在歷史中的核心位置與意義。

責任編輯:王愉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