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時尚與傳統交會 大學生改造冰店新樣貌

客家委員會副主委楊長鎮(最後排左2)受邀參觀,肯定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師生的用心,並和老頑童館長劉邦賢、中華大學專任副教授蔡宜穎、兼任助理教授李志剛及學生們一起合影留念。(中華大學提供)
人氣: 235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9年06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賴月貴台灣新竹報導)教育部自2017年啟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藉由學習過程讓大學生感受「被社會需要」,進而協助地方發展。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與新埔在地文物館「老頑童傳家寶」合作,將館前的小木屋冰店改造得清新漂亮,館長劉邦賢非常滿意並寄予厚望,希望未來有機會合作,一起規劃文物展出、發揚客家文化。

學生和老頑童館長劉邦賢進行交流討論。(中華大學提供)

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日前舉辦成果發表,客家委員會副主委楊長鎮、新埔鎮長林保祿應邀前去參觀,楊長鎮肯定中華大學師生的用心,表示教育部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對地方發展具有相當大的意義,日後可將學校與社區建立的合作模式,擴展至政府、學校與社區三方,推動更具全面性的地方創生。

改造後的冰店外觀。(賴月貴/大紀元)
每一景物都看得出學生的用心,右為廢棄的古早公車售票亭。(賴月貴/大紀元)

中華大學師生進駐並協助老頑童將近一年之久,團隊提出改善設計提案,包括建築的空間、機能、造型立面等,並密切與「老頑童」館長劉邦賢討論,再著手規劃具體執行項目,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學習到在課堂訓練不到的實務操作。

學生說明,現代人所謂的文青,學術名稱是「新復古」,師生設計將原有「小木屋冰店」結合周遭自然元素,利用日式風格的室內裝修,簡約暖色木頭裝潢混搭深色天花板和植物點綴及文物擺設,讓一家隱藏在新埔的小冰店,串聯起視覺與味覺,給顧客全新感受,希望能成為網路拍照打卡新亮點。

改造後的冰店內部,木格裝潢加上植物點綴,予人清新之感 。(賴月貴/大紀元)

老頑童的心聲:希望找到懂他的人

參觀「老頑童傳家寶」文物館,欣賞劉邦賢花費30多年心血收藏的文物,可用大開眼界來形容,館內珍藏有1萬多件文物,見證台灣在民國20至70年代,食衣住行育樂之生活文化,他說想要收藏是因為身為客家人,熱愛自己的文化,希望能將它保留下來!

劉邦賢介紹說,館內就是一處文創園地,他自己個人的創作就有30件,每一件都與客家俚語、成語有關,用以反映早期客家生活與傳統習俗,他驕傲的說,保存客家文物內容之豐富,全台第一名非他莫屬,然而整棟5層樓大面積的管理需要龐大經費,兒女都沒興趣接手,讓他很無奈,只能偶爾開放給學校參觀。

客家生活體驗館一隅。(賴月貴/大紀元)
客家八音樂器,共有40組,可以讓一台遊覽車的人一起來教學體驗。(賴月貴/大紀元)

劉邦賢提到,政府近年撥下龐大經費打造浪漫台三線,好像也輪不到他,發揚客家文化喊得震天價響,官員帶團出國考察、辦論壇等,其實寶物就在台灣,近在眼前何必遠求?希望能遇到懂得欣賞的人,也能得到政府的經費補助與協助。他說,目前只有一些學校的老師會帶學生來參觀,作為戶外教學,「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客家生活的點滴都蘊藏著無限智慧,希望更多人來了解。

客家生活的智慧:借力使力磨豆餅。(賴月貴/大紀元)
古老電唱機,歷史悠久卻還能播放老唱片。(賴月貴/大紀元)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