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间谍在行动:情报机关手法出人意料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16日讯】现在多数情报机关的目标是为本国挣钱,而不再是“冷战”斗士的颠覆、追杀。

据《环球财经》杂志报道﹐“发财的不是发明自行车的人,而是头一个知道这个消息并且弄到制造秘密的人。”现实的经济领域就是如此。

美国联邦调查局前高级特工指出,只能赢得政治对抗分数的特工现在几乎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代替他们的是务实的“经济学家”。

著名的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情报问题专家说:“原先的意识形态壁垒已经倒塌,现在间谍活动已经被视为同计算机、汽车或者香烟买卖差不多的普通商业活动。”

情报部门大转行

由于最近几年“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许多国家和大型公司不得不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后果难以预测的科研工作上。但同时,他们也遇到了一个无法回避的尴尬现实,即创新本身也会很快老化。结果,就产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投资者把钱投到获取新发明的情报上比投入新发明本身更加合算。

正式在这种背景下,情报部门的工作方向发生了转化。

时下,各国情报部门最感兴趣的方面有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技术、电信(包括因特网)、计算机技术和软件、现代交通体系、先进的结构材料和涂层(包括隐形技术)、能源及半导体制造,等等。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统计资料,最近4年来,经济间谍案的数量增长了323%。最易成为经济间谍活动对象的技术发达国家(俄罗斯也包括在内)认为,情报部门改为搞经济间谍活动后,与原先的意识形态领域间谍活动相比,对国家利益的损害更大。

美国情报科学协会发现受经济间谍活动威胁的大企业越来越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IBM公司(计算机)、科宁公司(特种涂层、光学和半导体)、霍尼韦尔公司(航空航天设备)、伊士曼柯达公司(照相器材和航空航天摄影)、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电子技术)。美国专家认为,美国之所以成为经济间谍活动的主要目标,原因有二:一是美国对科研和试验设计的投入大,每年平均1250亿美元;二是70%的世界智力精英都集中在美国,多数发明家都希望在美国获得发明证书。

出人意料的手法

专门从事经济间谍活动研究的本文兹克说:“工业间谍活动不算新鲜事,新鲜的是一系列国家的情报部门都直接参与了盗窃工业机密的活动。现在已经不能把两个间谍之间的对立看成是中央情报局同克格勃之间的对立了。现在这是指法国情报部门针对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或者日本三菱公司针对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经济间谍活动。日本人的逻辑是:既然花100万美元的贿赂收买工程师就能又快又省地解决问题,干吗要花10年时间和10亿美元来进行研究呢?法国人的做法也差不多。法国和美国虽然是军事盟友,但他们在经济上始终是对手。”

为了获取所需的情报,间谍的手法各种各样。

美国联邦调查局档案中就记载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做法。比如,韩国人会看似不小心地让领带沾上了美国实验室的液体;日本人在参观车间和实验室时故意把雪白的手帕掉在地上,为的是获取灰尘的样品;法国间谍扮成空姐把窃听器装在头等舱内;俄罗斯代表团的成员用在鞋底上贴胶条的办法带走美国长岛飞机制造厂制造美国战斗机用的合金微粒。

正因为如此,美国联邦调查局把韩国、俄罗斯、德国、巴西、墨西哥等23个国家列为盗窃工业秘密最积极的国家。

间谍活动离不开金钱。从最近揭露的大型间谍案看,钱依然是策反的主要工具。于1998年10月被捕的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退伍中士戴维布恩以士兵的直率说:“我需要钱,再说,我对自己的顶头上司不满意”

企业界花样百出的应对

1936年的法国,有一件事让人们津津乐道。当时,雪铁龙公司的总经理刚刚公布了公司的新计划,那是一种新型汽车,汽车的性能完美极了,是一种革命性的产品,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共生产了250辆,但所有的新车都被毁掉了,目的是使工业间谍无机可趁。只有一辆车幸免于难。雪铁龙的工程师们采取的保密措施在当时并不盛行,但时至今日,这种情况却数不胜数。

企业界都清楚工业间谍的存在,但谁也不肯说。任何企业都有可能成为间谍行为的牺牲品。某跨国企业的一名高级管理人员说:“想了解别人的愿望是十分强烈的,但希望别人不要对自己知道太多的懮虑更加强烈。”

据业内传言,日本一些汽车企业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为防止泄密,企业为掌握最有价值情报的高层管理人员安排了专门的妓院,提供服务的妓女都谨慎而可靠。

监控也越来越严

一些西班牙侦探社表明,实际上,他们真正的任务是反工业间谍。贝尔特兰调查公司经理塞萨尔利亚马说:“我们调查公司资料的出入情况,以及某个职员是否进行不正当竞争。为此,我们进入公司内部,并进行外部跟踪,搞清楚他同什么人接触,是否开设自己的公司。我们作为新职员进入公司,加入社会保障体系,在部门内有自己的业务,不会引起怀疑。案子可能在15天或几个月内解决,费用从1807欧元到30120欧元不等。”

米拉侦探社负责人胡利奥古铁斯还举了一个实例。他说:“在西班牙反工业间谍的案子不是很多,但我们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案子。她是一家制药企业的总裁秘书,将一种新药的资料泄露给竞争对手。我们多次筛选之后开始跟踪这名女子。由于公司的安全措施很严格,她无法将大量的资料带出公司,所以她把所有信息都通过电子邮件发出去。有一种叫做‘间谍’的电脑程序,可以记录下在电脑上的一切操作过程,包括密码在内。它从来不会显现出来,用户根本就不知道,在隔壁房间里,他(她)的一举一动已经被监视了。”

难以弥补的损失

间谍的真实面目是什么样的呢?很多情况下,他们都是对公司失望或不满,又有条件获得重要信息的职员。在竞争对手提供的丰厚酬金和高职位诱惑下,他们毫不犹豫地将一切必要的资料泄露出去。冷战结束以后,一些间谍不得不收山,其中很多人转向做工业间谍。

欧盟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将工业间谍分为竞争类和经济类两种。竞争类发生在侵入者来自于竞争对手企业的时候,因为生产方式、销售和金融等资料是竞争对手非常感兴趣的,从中可以发现对方的弱点。

如果侵入者是国家的情报机构,使用非法手段到国外获取有利于本国企业的情报,就属于经济间谍活动。

西班牙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窃取资料、书面和电子文件,提供信息支持,帮助窃取公司机密的行为,将被判处2—4年有期徒刑。如果这些资料被透露给第三者,刑期将增至3- 5年。而在美国,此类罪行可能被判入狱10年。联邦调查局承认,工业间谍活动每年给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00亿美元。

威胁无处不在

如果员工掌握了某种受保护信息的密码,他可以不必借助任何物件,就能将资料带出去,因特网使他随处都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为此,许多企业都在信息网络安全上大量投资,投资额往往为所保护信息价值的10%左右。

一些保安公司向企业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慎重挑选合作者、深入调查秘书、司机和保安人员的背景,甚至要调查为高层管理人员的妻子提供服务的人员。还有一些美国公司更为警惕,他们要求高级管理人员注意收受半导体、手表和计算器等电子礼物可能带来的危险。此外,还建议大家注意掉落在桌上或附近的墙皮,永远别让电话公司或电力公司的修理工逗留时间过长。

联邦调查局认为,人的疏忽足以毁掉公司的机密。在这个大鱼吃小鱼的竞争和斗争的年代,你永远都不知道哪里有人在盯着自己。(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又是间谍 联邦情报局抓两名医学研究人员
日本两科学家因涉嫌窃取基因物质遭美起诉
中共靠维稳手段救市不可持续 沪指跌回原形
游客消费成经济支柱 日本“观光立国”见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