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可以使植物舞动 科学家揭开草木知音之谜

人气 139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19日讯】多年前﹐人类就发现了特定的声音可以使植物舞动的草木知音现象﹐但其原理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中国科学家精确地测定出植物的自发声和接受声的频率﹐揭开了草木知音的科学原理﹐并运用发明的植物声频控制技术大大地提升了作物产量和品质。

   中国青年报7月18日报导,目前﹐这种奇特的技术已在美国和中国北京﹑新疆﹑山西等地的133公顷农田应用﹐30多种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抗病虫害能力也有所增强。

  这项技术为青岛物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所有。该技术的发明者﹑生物物理学家侯天侦早年毕业于中科院沈阳林业土壤学院﹐曾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多年。他发现植物具有类似于人体经络的控制系统﹐创立了植物经络学说。

  侯教授现任青岛物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自1986年以来﹐他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美国生物科技公司合作研究8年﹐期间他还以新疆林业科学研究院生理生化研究室主任的身份主持研究植物控制系统的基础研究项目﹐组织国内外7所院校及研究所的14位学者进行跨学科攻关。侯教授从植物的电﹑声﹑热﹑核等生物物理特征的测定﹑植物的光合﹑呼吸代谢以及运动周期等方面的研究中﹐发现和实验证明了“植物具有类似于人体和动物的经络控制系统”﹐发现了植物经络系统的穴位﹐提出了植物控制系统的理论﹐创立了植物经络学说。该项基础理论研究1994年通过了新疆科委主持的鉴定﹐鉴定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1995年﹐侯天侦教授再次赴美合作﹐进行了5年的研究和大面积的田间试验。他针对植物普遍具有自发声和接受声的特性﹐精确地测定出植物的自发声和接受声的频率﹐并通过频谱分析﹐找到了能够刺激植物生长的最佳频率和波段﹐使之与植物的自发声发生谐振﹐匹配吸收﹐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综合吸收能力﹐促进其科学生长发育﹐达到增产﹑优质﹑抗病的目的。由此﹐发明了植物声频控制技术﹐研制出植物声频发生器。

  侯天侦教授的重大发现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他多次到巴黎﹑芝加哥﹑北京等地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先后发表了植物经络现象﹑植物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论文7篇﹐轰动了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学术界。斯坦福大学﹑戴维斯大学﹑伊利诺伊斯大学和日本三菱公司等财团企业纷沓而至﹐重金相邀。

神奇的“音箱”

  根据植物经络学说研制出来的植物声频发生器看起来像音箱﹐4面各有一个喇叭﹐可支放在地里向四周发射声波。这些声波听起来像长短不一﹑高低不同的风笛声﹐可以扩张植物叶面气孔﹐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刺激它们的快速生长。

  侯天侦教授说﹐植物声频发生器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可根据不同作物及当时的温度和湿度﹐选择不同频率的波段。一般每周使用3次﹐每次3小时﹐一只发生器发出的声波可覆盖大约100亩(合7公顷)作物。

  实验结果显示﹐这种技术可使玉米﹑草莓﹑棉花等增产一到五成﹐给人类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

  山西省临猗县农民韩随虎在他承包的3公顷棉花地里使用了一台造价不超过4000元的植物声频发生器﹐棉花比以前增产了三成。他说﹕“棉花听了这种声音特别高兴﹐苗蹿得高﹐叶子绿﹐分枝多﹐开花大﹐结出的棉桃比以前多一倍。”

  据新疆建设兵团农六师在200亩棉花地的实验﹐应用植物声频控制技术每亩一年投资约10元人民币﹐增产15﹒5%﹐每亩增收110元﹐投入和产出比为1﹕11。

  北京市顺义区潮白河苏庄有500亩当今优秀的梨类品种新世纪梨园。2000年﹐技术人员对这些梨树进行技术试验﹐在118天的时间内﹐用声频处理49次﹐同时在叶面喷施微肥2次﹐结果不仅梨的产量增加了27%以上﹐而且梨的等级也有了显着提高﹐一等品增加了80%多﹐二等品增加了8%﹐三等品减少了14%。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加州一个农场里进行的西红柿对比试验中﹐将成熟的西红柿随机采样﹐搁置在室外阴凉处﹐一周后﹐处理区的果实新鲜如初﹐三周后果实仍然完好无损﹐而对照区的西红柿已经溃烂了。声频处理降低了西红柿的含水量﹐延长了贮藏期近一倍。

  在加州的另一个草莓农场有200多亩试验田﹐每月收5000盒草莓﹐使用声频技术后每月收7000盒。草莓苗由于第二年结的果实变小﹐品质变差﹐农场主需要每年更换一次草莓苗。用声频技术处理后﹐当年的草莓苗能保留到第二年和第三年﹐产量不减﹐品质不变﹐甜度还有所提高。农场主高兴地告诉参观者﹐他的3年生草莓苗结出的果实拿到市场上出售﹐顾客看不出与一年生的草莓有什么不同。

  声频控制技术从1995年至今在国内外的30多种作物﹑蔬菜﹑花卉和果树上进行了7年的试验﹑示范﹐记录下一串串振奋人心的数字﹕

  玉米经声频技术处理后﹐苗高增加17%以上﹐穗长增加22%以上﹐成熟期提前7至10天﹐增产达38%以上。

  在温室试验中﹐3种生菜经声频处理后平均鲜重增加45%以上﹐田间试验增产40%以上。

  草莓经声频处理后﹐含糖量增加24%以上﹐Va﹑Vc﹑Vb含量分别增加了50%﹑213%﹑900%以上﹐33种矿物质元素有31种增加﹐2种减少。

人类探索的足迹

  人类对草木知音这一自然现 象的探索﹐几乎一刻也没停止过。

  人类对于植物声控的探索至少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中国宋代的沈括﹑王灼分别在其著作《梦溪笔谈》和《碧鸡漫志》里记载了一个草木知音的故事﹕当时的一位作曲家创作了一支叫作虞美人操的曲子﹐可以使江南的一种虞美人草枝叶舞动。

  100多年前﹐达尔文也曾给含羞草连续吹奏巴松管﹐希望用音乐引起它的羽状复叶运动。尽管实验没有成功﹐但他却鼓励着许多后来人坚持不懈地从事植物声学方面的探索。

  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家进行了多种实验﹐探索声波或音乐对农作物的影响﹐希望用声音提高产量或改良品质﹐并且出现了可喜的苗头。

  法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每天给西红柿播放3个小时的优美音乐﹐使西红柿可重达2公斤。前苏联也有人用同样的方法收获了重达2﹒5公斤的萝卜和直径达60公分的大蘑菇。

  然而﹐由于未能精确地测定出植物的自发声和接受声的频率﹐并进行频谱分析﹐也造成了许多矛盾和混乱的现象。

发展物理农业任重道远

  尽管物理农业技术是新世纪人类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但人们已经认识到﹐要推广和发展新兴的物理农业技术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专家们指出﹐20世纪的化学农业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随着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造成地力衰退﹑农作物品质下降﹑环境污染等﹐严重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农业正处于由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过渡时期﹐而物理农业是实现生态农业的主要途径之一﹐即将电﹑磁﹑声﹑光﹑热﹑核等基本物理学科的知识和相关领域的高新技术作为有效的物理肥源应用于农业中﹐在无污染的条件下达到增产﹑优质﹑抗病的目标。植物声控技术及其产品则是物理农业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世界各国日益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无害﹑高效的科学技术将在21世纪的农业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植物声控技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

  专家认为﹐中国约有1﹒27亿公顷耕地﹐如果推广这种技术﹐农业增产﹑增效的前景将十分可观。他们建议说﹐作为物理农业组成部分的植物声频控制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需要尽快提高认知度﹑加大研究投入和力度并加快推广应用。

  中国科学院植物学研究员宋艳茹研究员说﹐植物声频控制技术是物理农业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声频发生器是其初期的产品。她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包括急需开展的相应基础性研究﹐扩大声频技术的应用范围和作物种类﹐优化﹑规范产品的使用条件﹐深入研究声频技术的增产机理﹐更新换代产品等等。她还特别建议﹐各级政府应支持建立相应的物理农业示范基地﹐给农民提供一个可学习参照的样板。

  科技部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研究员王曾荣说﹐要使这项物理农业技术在全国推广﹐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植物经络理论的进一步验证和各种作物的自发声频率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的研究和测定工作﹐不是一家青岛物理农业科技公司可以完成的。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课题﹐需要国家支持﹐也需要更多的大专院校和研究所参与。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谈中医与西医的不同之处
环境污染及滥伐致大陆野生植物资源急剧减少
四川雅安市发现万余亩植物活化石珙桐
对于植物经络系统的研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