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日本擬排放福島核汙水 台民團:不該以鄰為壑

人氣: 33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0年11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綜合報導)針對日本政府擬將福島核災輻射汙水直接排放海洋,台多個團體19日在外交部前重申反對立場,請日本政府三思,不該以鄰為壑,傷害海洋環境,更讓東亞鄰國一併承受日本使用核電的高昂代價。同時呼籲政府應經由正式外交管道表達反對。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表示,日本的決策影響重大,核汙水排放入海不會只有一次,代表未來3、40年沿海可能要長期承受汙水排放,對海洋環境的影響是長期累積的,呼籲日本政府應改採其他處理方式。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祕書長崔愫欣說,台灣與日本的環團交換最新資訊與意見,共同呼籲日本政府,採納日本民間組織提出的替代方案,將汙水儲存於更大型的儲存槽,並且採用將汙水固化成為砂漿再進行儲存,而不應因成本考量,以短視近利的粗暴手法擅自排放輻射廢水。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依原能會資料,台灣鄰海附近重點迴游魚類,幾乎都沿黑潮往來台日之間,移動路徑與日本福島輻射廢水排放後可能之擴散路徑重疊。而台灣的近海、遠洋漁業年產值超過500億元,輻射廢水排入海洋,顯將侵害台灣漁民權益、增加輻射檢測成本、甚至威脅水產品消費者的健康。

東電目前用多核素除去設備(ALPS)處理福島的核汙水,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秘書長楊順美認為,雖然絕大多數的輻射核素都可去除,但卻無法除掉「氚」。氚一旦進入體內,對人體造成內照射的話,那就會對人體造成健康危害。

綠色和平專案經理古偉牧說,從東電的公開資料發現,東電沒法履行最初承諾,將福島貯藏的核廢水的輻射水平降至「無法檢測」的水平,在廢水中更發現鍶-90、碳-14等不在計畫中的放射性物質,欠缺評估對海洋生態的影響。

外交部台日關係學會副祕書長謝國輝接受團體陳情表示,這個案子因為涉及國人健康、海洋環境、生態保育,外交部已多次向日方提出關切,目前日方還在研議當中尚未做出決定,會透過駐日本代表處向日方反應民眾意見。

責任編輯:玉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