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8旬嬤內頸栓塞 靜脈溶栓+動脈取栓救命

光田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嚴寶勝(前左)、神經內科醫師吳鈺慈(前右)與患者(前中)家屬們一同慶祝康復出院。(光田醫院提供)

人氣: 128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0年12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鄧玫玲台灣台中報導)苗栗85歲阿嬤一早正等著兒子帶她回診追蹤心血管慢性病,突然臉部歪斜、無法說話,家人急忙將她送往大甲光田綜合醫院急救,醫師發現阿嬤內頸動脈完全栓塞,造成惡性半球性腦梗塞,緊急給予靜脈血栓溶解劑並且立刻執行動脈取栓治療,取出塞在頸動脈的3公分血塊,阿嬤在昏迷5小時後完全清醒,鬼門關前被救回。

阿嬤家人說到,平常透過網路資訊、報章雜誌知道腦中風是腦部血管堵塞或破裂造成,但從沒聽過「脖子也會中風,而且比腦中風更嚴重!」當時透過醫師說明見到阿嬤的頸動脈遭血栓100%堵死,心臟打出新鮮的血液無法送達大腦,導致腦部大範圍缺血命在旦夕,全家都慌了手腳,幸好醫師們快速應變搶救,阿嬤第二天就從加護病房轉到普通病房,不到1周就可以拿拐杖走路、和家人對談。

中風患者85歲阿嬤,使用助行器行走,展現復原成果。(光田醫院提供)

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吳鈺慈表示,衛福部統計每年超過3萬國人中風,近1/3患者為此喪命,逾1/2的病人因而失能,其中超過8成的中風屬於缺血性腦中風。近來氣候變化轉涼,氣溫變化正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期,除了慢性病人要特別留意之外,也提醒民眾要隨時補充水分,避免血液濃稠增加堵塞危險。  若不幸發生急性栓塞一定要把握黃金搶救時間,在病發3小時內注射靜脈血栓溶解劑,發病後6小時內進行動脈取栓(IAT)搶救。

動脈取栓是把導管從鼠蹊部進入股動脈後,順著動脈至栓堵塞處以抽吸或支架拉栓的方式,把血栓清出恢復血流的介入性治療,但手術中有風險。(光田醫院提供)

光田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暨神經放射科醫師嚴寶勝表示,動脈取栓是把導管從鼠蹊部進入股動脈後,順著動脈致血栓堵塞處以抽吸或支架拉栓的方式,把血栓清出恢復血流的介入性治療,但手術中有風險,必須仰賴醫師經驗和技術,而且不是所有中風病人都適用,患者必須經醫師評估後才能採取侵入式治療,有1/3的機率能夠挽回嚴重的缺血性中風生命。

吳鈺慈呼籲,民眾不僅要了解血管中的斑塊崩落堵住血管引發缺血性腦中風,也不要忽略心臟輸送血液到大腦的頸動脈健康。個案阿嬤罹患高血壓一直有準時回診追蹤,然而頸動脈栓塞難以預測,建議有危險因子如:高齡、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心臟疾病、抽菸飲酒、肥胖的民眾,或者突然頭暈、身體不平衡、突然眼睛視野縮小或短暫看不見,可定期透過頸動脈超音波檢查來確認頸動脈健康。如發現頸動脈嚴重狹窄時,可由專科醫師評估是否置放血管支架來避免急性栓塞的發生。◇

責任編輯:李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