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二三事】猫咪可以训练吗?

人气 3096

【大纪元2020年02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陈霆综合报导)长久以来,人们多半认为猫的个性比较自我中心,即使被人们驯养,也比较难训练。我们忍受着猫儿的骄纵,欣赏它们的独立。它们也忍受着我们不贴心的服务,以及任性的拥抱。

然而,近十年来许多研究已证实,我们全搞错了!

就像电影《驯龙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中,男主角小嗝嗝(Hiccup)从立志成为屠龙战士,变成驯龙高手的过程一样。我们以为猫无法被训练,只是因为我们搞错了训练猫咪的方式。事实上,猫不仅可以被训练,它们甚至喜欢训练所带来的心智挑战。

我们不得不承认,猫确实喜欢我们,甚至一点也不比狗儿少。长期以来,我们都误解了这群毛茸茸的朋友。

具有杰出智力的猫儿

“猫咪真的可以训练吗?”如今,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虽然和家犬相比,家猫较难服从指令。对研究人员来说,猫儿也是最难配合的研究对象之一,因为猫咪在实验环境的不配合,甚至还曾让人怀疑,猫的智力是否不足以理解指令。但是,十几年来的研究已经证实,猫儿确实很聪明,不仅可以理解人的指令、语言与情绪,还能够被训练。

对许多猫主人来说,猫拥有高超的智力,这点无需怀疑。各大养猫社群里,时常有人分享自家的猫咪为了满足好奇心或翻出零食玩具,又无师自通的学会了开门、开笼子、开水龙头、开冰箱、开衣柜抽屉等。猫的记忆力也不容怀疑,否则又该怎么解释,那些一到兽医诊所马上变得歇斯底里的猫呢?

但由于猫在实验室难以配合,家猫认知能力的研究数量,一直远远落后家犬。

直到2005年,著名的匈牙利动物行为学家亚当·米克洛斯(Ádám Miklósi),对家猫进行了“指向试验”(pointing test),以测试猫咪理解人类手势的能力。指向测验在过去只有狗儿通过,就连具备高智力的黑猩猩都没有完成。

为了让猫咪愿意合作,亚当·米克洛斯亲自到猫咪的家中。即使如此,在接受测验的26只猫中,仍有7只最后退出测试。但完成测验的猫,表现几乎和狗一样,证明猫也有能力理解人类的手势。

受到这项研究的启发,许多关于猫的认知研究一一出炉。现在科学家已证实,每只猫咪都拥有独立的个性,也可以分辨数量(分辨23)。在遇到害怕的事物时(如扫地机器人),猫儿也会透过判断主人的表情与声音线索,来决定要不要逃跑。

一项2019年的日本研究指出,猫咪不仅可以分辨主人的声音,也能区分人类语言中的“音素”(phonemic,又称音位,是人类语言中区别意义的最小单位),从而听出自己的名字。

猫和人类仍在“培养默契”

一项俄勒冈州立大学人与动物互动实验室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宠物猫与饲主间,已形成一种类似于孩子和主要照顾者的依附关系。图为猫咪与饲主练习击掌。(shutterstock)

为何猫儿这么聪明,过去却被认为难以训练呢?科学家们推测,这是因为家猫和人类仍在“培养默契”。科学家们推断,家犬大约是在三万年前开始成为人们打猎时的伙伴,猫儿则是在一万年前才走进人们的生活。对比家犬,我们与家猫少了两万年的“磨合”。

此外,在历史上大部分的时间里,猫儿主要的功用是控制鼠害,并不需要与人类密切沟通。即使被人类驯养,猫还是有很强的野性。许多调查中都指出,在宠物猫较多的区域,鸟类也会被大量捕食。

现在多数人已不务农,养猫也不是用来捕鼠,反而是当作伴侣动物。随着关系与需求的改变,我们与猫儿都还在学习如何与对方沟通。

2019年,一项俄勒冈州立大学人与动物互动实验室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宠物猫与饲主间,已形成一种类似于孩子和主要照顾者的依附关系。

实验是仿照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思沃斯(Mary Ainsworth)设计给人类幼童的陌生情境测验。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先让猫咪在陌生环境里独处两分钟,然后再观察饲主回来之后的表现。结果证实,猫儿与饲主之间拥有与人类母子相似的依附关系。其中,属于安全依附关系的比例约占65,也跟人类幼儿相同。

事实证明,随着我们与猫相互了解,会出现越来越稳固的关系,猫儿也会为了我们改变。例如:猫咪虽然源自非洲野猫(Felis silvestris lybica),但大多数人都觉得,家猫的叫声与呼噜声都比非洲野猫悦耳,也更能令人放松。

正确训练 让猫咪更快乐

一项由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心理学者萝莉·科根(Lori Kogan)所领导的研究,证实了猫儿具有极大的训练潜力,接受适当的训练,也能让猫更健康快乐。(shutterstock)

2017年,一项由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心理学者萝莉·科根(Lori Kogan)所领导的研究,证实了猫儿具有极大的训练潜力,接受适当的训练,也能让猫更健康快乐。

萝莉·科根的初衷是,透过教导收容所中的猫咪们一些小把戏,如:击掌、用鼻子碰触目标、坐下、转身等,增加人们的领养意愿,同时起到丰富环境、增加刺激的作用。

当时,美国一年有超过320万只猫咪会进入收容所,因为生病或无人领养,约有70%不得不面临安乐死。面对单调狭窄的环境,猫儿们会备感压力,不仅容易生病,更可能导致问题行为。

在训练实验里,研究人员会利用“响片”(Clicker)的声音,在猫咪做出特定行为时发出信号,同时给予鼓励(可能是点心或抚摸)。如此一来,猫儿很快就能学会,这是人们期待的行为。

为期两周的时间里,受训练的猫进行了15次、每次5分钟的课程。结果,有79%的猫学会了用鼻子触摸目标,27%的猫学会坐下,60%的猫掌握了转身,有31%的猫掌握了击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老猫也能学会这些新把戏,害羞的猫咪经过训练后,也更愿意亲近人类。研究者们相信,丰富的互动与心智刺激,也有助于猫儿对抗压力,增加对人的信赖感,并帮助它们适应领养后的新环境。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心理学者萝莉·科根(Lori Kogan)亲自示范训练猫咪的技巧。
 

在此之前,美国知名猫咪马戏团“Amazing Acro-Cats”的团长萨曼莎·马丁(Samantha Martin)就透露,她是利用“响片”来训练猫咪模特儿,让它们在没有电影、电视或广告邀约时,也能保持活跃的心智。

渐渐的,这些猫学会了走钢丝、推手推车、滑板、跳铁环、踩平衡球等技巧,最终才开始杂技表演。目前,被称为“猫咪夫人”的萨曼莎·马丁,每年都会带着这些知名的猫咪们巡回演出。演出之余,萨曼莎·马丁也会在学校或图书馆进行演讲,告诉人们自己是如何和动物们一起工作。

图为美国知名猫咪马戏团“Amazing Acro-Cats”的演出。团长萨曼莎·马丁(Samantha Martin)曾透露,她是利用“响片”来训练猫咪明星的。(Getty Images)

事实上,“响片训练”一直是训练动物的好办法,过去也曾被用于海豚、鸽子或军犬训练上。

英国林肯大学的动物学者莎拉·爱丽丝(Sarah Ellis)是《可训练的猫》(The Trainable Cat)一书的共同作者。莎拉·爱丽丝说,训练猫咪可以提高它们的福利,并改善猫的健康。随着人与猫关系的改变,猫儿需要重新学习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

她说,宠物猫不像过去要巡视领土、调查环境与寻找食物,但这些本能仍存在。因此,我们需要做点什么。用食物训练猫儿,实际上是让它们为食物工作。它们具有很高的训练潜力,就像它们能学会狩猎一样,它们正在弄清楚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

随着我们与猫互相了解,相信终有一天,人们能更认清这些骄傲、美丽的生物,并且能欣赏它们亲切体贴的可爱之处。

【猫的二三事】11种猫的行为 千万别轻忽!
【猫的二三事】搞懂猫的语言与肢体动作
【猫的二三事】搞懂猫的语言与肢体动作

责任编辑:茉莉◇

相关新闻
2只网美猫  一只有大胆眉毛 另一只被墨水泼到
组图:小猫无限伸展身体 犹如口香糖
【猫的二三事】搞懂猫的语言与肢体动作
【猫的二三事】饲主如何向猫儿表达感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