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肺腺癌大突破 台中研院揪出作怪非編碼基因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0年02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台北報導)肺腺癌發現多為晚期,治療棘手。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周玉山、施柔合博士組成研究團隊發現,肺腺癌組織裡的非編碼核糖核酸PTTG3P加速癌細胞生長,使病人死亡率提高,在小鼠實驗中已證實會降低存活率;PTTG3P高表現量的肺腺癌病人,也對順鉑、紫杉醇等臨床化療藥物產生抗藥性。周玉山表示,這項發現可作化療用藥參考,有助延長病人生命。

人類細胞基因體,周玉山指出,僅1/3的核糖核酸能夠轉譯出蛋白質,執行生物功能。絕大部分的核糖核酸無此功能,被稱為非編碼核糖核酸 (noncoding RNAs, ncRNAs),過去被定義為垃圾基因。直到近幾年來,科學家發現ncRNAs在疾病惡化及生物細胞學中扮演重要角色。

研究團隊透過生物資訊蒐集肺腺癌患者存活資料的基因表現體數據,找到6個與肺腺癌存活時間相關的ncRNAs。論文第一作者施柔合說,研究團隊發現PTTG3P在其中最為顯著,在肺腺癌細胞實驗及小鼠模式都加速癌細胞成長,降低小鼠存活率。相反的,若將小鼠肺部癌細胞的PTTG3P的表現量減少一半,腫瘤生成速度明顯減緩,可顯著提升小鼠存活率。

周玉山表示,過去研究已知,肺腺癌細胞增生與下游調控的BUB1B基因表現有關,但不清楚其運作機制。本次發現的PTTG3P在上游與轉錄因子FOXM1交互作用,活化BUB1B的基因表現。也因為PTTG3P表現量愈高,進而促使此機制運作,讓三者完美合體,像是合組「犯罪者聯盟」,成為支援肺腺癌腫瘤生長的共犯結構。

研究團隊也從癌症基因體圖譜的資料中發現,肺腺癌化療病人癌組織裡的PTTG3P表現愈高,對順鉑、紫杉醇等臨床化療藥物產生抗藥性,使得治療效果打折扣。周玉山建議,化療用藥前,可先檢視患者癌組織裡的PTTG3P表現量,有助於提高療效。

中研院表示,這項研究論文已刊登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

責任編輯:李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