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防外資「乘虛」收購澳企 政府收緊審查規定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0年03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肖婕澳洲悉尼編譯報導)在中共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加重和股市暴跌之際,澳洲政府對外國公司的收購制定了更嚴格的臨時審查規定。之前政府制定的資產審查起點,現均降為零。這意味著所有收購澳洲企業的海外買家,都需經過澳洲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的審批。這一新規定從週一午夜起開始生效。

聯邦財政部長弗萊登伯格(Josh Frydenberg)上週日晚宣布,將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的收購審查起點從12億澳元下調至零,以確保任何海外收購案在FIRB官員審查後,可以被官員酌情否決。

上述新的規定適用於所有的海外買家,這些規定是在悉尼晨鋒報之前透露中國公司最近幾週在澳洲搶購醫療用品並運往中國後作出的。

弗萊登伯格表示,FIRB將把現有和新申請者的最後審查期限從30天延長至6個月。

「這不是投資凍結,澳洲仍然在運作,並認可在這個時候的投資,如果符合國家利益,將是有益的。」他說,「然而這些措施對維護國家利益是必要的,因為疫情的爆發給澳洲經濟及其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與私企相比,中國國企已經面臨著更嚴格的審查,但此前的審查條件允許許多買家在無需FIRB審查的情況下收購澳洲資產。

之前,與澳洲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的投資者在收購低於12億澳元的資產時,無須經過FIRB的審批。受這一審批條件限制的包括中國、美國、新西蘭、智利、日本、韓國、新加坡、加拿大和墨西哥。

哈斯蒂(Andrew Hastie)和威爾遜(Tim Wilson)等自由黨議員上週警告說,由於澳洲證券交易所(ASX)股價下跌,澳洲企業面臨風險,引發了人們對外資收購的擔憂。

隨著上週五所有普通股指數收於4874.2點,低於2月20日的7255.2點,澳洲各大公司的市值都大幅縮水。

之前,媒體、電信、運輸、國防、加密、安全、鈾和核設施運營等已被視為敏感的市場領域,這些領域的外企被收購的審查起點已經較低,如只有在2.75億澳元以下,才無需審查。從週一起,這類收購也需經過FIRB的審批。新規定也適用於農業用地。

最近,澳洲房地產公司Risland,曾用名碧桂園(Country Garden)要求員工在澳洲購買醫療設備和用品,打包送往中國。其母公司碧桂園控股是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公司之一。受中共當局支持的全球房地產公司綠地集團(Greenland Group)也要求員工全力在澳洲採購醫療用品,送回中國。這加劇了澳洲政府對外國買家的關注。

雖然這些產品不在FIRB的審查範圍內,但此舉引發了一個問題,即在疫情危機期間,外國公司的行為是否符合澳洲的國家利益。

責任編輯:岳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