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美麗與哀愁 「生動」裝置藝術發人省思

蔣育鳳的作品「藍杆」,運用金屬與藍染複合媒材,呈現蔚藍的海洋、開拓的視野、悠游的魚群、藍白相間美麗恣意,觀賞者置身其中充滿互動的樂趣。(蔣育鳳提供)
人氣: 36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0年04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賴月貴台灣新竹報導)藍藍的海、美麗的夕陽、繽紛的海底世界、綠色的山丘……,這些人們習以為常的景色,我們都曾經擁有,然而,當有一天,海不再藍、山不再綠,萬物寂寥、一片蒼白,會是怎樣的景象?

由藝術家蔣育鳳策劃的一場裝置藝術展覽-「生動~生態的變動」,即日起在新竹縣文化局美術館展出,美麗的創作結合互動的樂趣,其中更蘊含著深刻的內涵,裝置藝術原計畫展出至5月3日,由於文化局考量疫情因素,將提早至4月26日結束,花了半年心血,只展出短短幾天,蔣育鳳和3位藝術家們都深感遺憾,也期盼民眾把握機會前往欣賞。

本次展覽是由蔣育鳳策畫,除了她自己的作品之外,特別邀請吳昌達、呂本雯、劉芸如等三位藝術家聯合展出,展場並搭配金曲獎音樂人劉榮昌創作的情境音樂(竹風、深海)二曲,營造視覺與聽覺的美麗浪漫氛圍。

展出四大主題包括藍杆、橙線、珊瑚、綠丘,展場分兩大區(一)「將消失的地景」-傳達生態環境變動前的美好、(二)「被遺忘的物件」-表達生態環境遭破壞,變動後的景象。兩大區分別以鮮豔的色彩及灰黑色調呈現,對比非常鮮明,啟發人「珍惜擁有」之省思。

蔣育鳳的作品「藍杆」,運用金屬與藍染複合媒材,呈現蔚藍的海洋、開拓的視野、悠游的魚群、藍白相間美麗恣意;吳昌達的作品「橙線」,用金黃色代表夕陽無限好的美麗景色;呂本雯作品「珊瑚」用粉紅色系,代表美麗的海底世界;劉芸如作品「綠丘」代表山巒、森林與土地,每位藝術家都有自己喜愛的色系,四個主題卻又能很自然的融合在一起。

吳昌達的作品「橙線」,用金黃色代表海邊「夕陽無限好」的美麗景色。
吳昌達的作品「橙線」,用金黃色代表海邊「夕陽無限好」的美麗景色。(賴月貴/大紀元)
大自然被破壞後,海不再藍、山不再綠,萬物寂寥、一片蒼白。
大自然被破壞後,海不再藍、山不再綠,萬物寂寥、一片蒼白。(賴月貴/大紀元)
呂本雯作品「珊瑚」用粉紅色系,代表美麗的海底世界
呂本雯作品「珊瑚」用粉紅色系,代表美麗的海底世界。(賴月貴/大紀元)
劉芸如作品「綠丘」代表山巒、森林與土地
劉芸如作品「綠丘」代表山巒、森林與土地。(賴月貴/大紀元)

細心的民眾會發現,展場地上有幾雙很特別的藍染襪子,蔣育鳳說它代表走過的「足跡」,這次的疫情讓她感觸良深,展期縮短欲哭無淚,也從沒想過這輩子會遇到中共病毒(武漢肺炎)這樣的疫情,但希望人們能趁這段時間沉澱下來,好好想想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思考如何更友善的共存,一場藝術結合生態議題的展覽,歡迎民眾一同置身其中、一起思考。

責任編輯:王愉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