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不再依賴單一市場 走出新經濟路線

人氣: 45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21年10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原彰台灣台北報導)台灣雙十國慶大典10日在總統府前登場,總統蔡英文發表年度國慶演說,並針對台灣民眾關注的經濟、產業發展狀況進行論述,她說,台灣經濟成長率重回亞洲四小龍之首,「我們走出一條不再依賴單一市場的新經濟路線。」學者提到,過去依賴單一市場,對台灣帶來許多不利影響,如今情況已被扭轉。

蔡英文說,這幾年來,面對全球經濟變局,台商大量回流,並加速產業轉型,「一舉翻轉過去三十年,因為過度依賴單一市場所造成的經濟成長緩慢,以及資金和人才外流的問題。」

「台灣經濟的表現,重回亞洲四小龍之首。」蔡英文說,而且吸引全世界的目光,「這證明,台灣有能力創造更有韌性、更自主的經濟發展模式。」

另外,她也提到,全球半導體晶片的短缺,更凸顯了台灣在供應鏈上的重要;台日關係持續深化,歐盟跟我們的關係也越來越密切,台美TIFA復談了、台灣也向CPTPP遞件。

「我們走出一條不再依賴單一市場的新經濟路線。」蔡英文認為,這是台灣經濟能夠立足世界、扮演更重要角色的關鍵。

元智大學EMBA兼任副教授高仁山接受大紀元採訪時提到,蔡總統在經濟方面的講話突現出台灣經濟體「堅韌」的特性,即使面對災害與挑戰,台灣都可迅速復原,讓經濟回到正成長。

他說,總統提到的過去30年,台灣經濟依賴單一市場的狀態,這雖沒指名,但大家都知道在說「中國」,而隨著近年全球供應鏈重組,台灣意識到不能把雞蛋放在同個藍子,不會再過於依賴中國市場。

高仁山說,過去台灣、日本、韓國等國都對中國有大量投資,這導致本土勞工失業,因而降低消費能力,而中國則因為就業率變高,因此消費能力大增。中共則以中國市場「以商逼政」,逼迫台灣簽署不利於台灣的貿易協定,包括:服貿、貨貿。

他說,同時,台灣的注意力過於集中在中國,反而忽略許多有潛力、具高附加價值的市場,比如近期的立陶宛、波蘭等歐洲國家,願意對台灣提供協助,才讓台灣意識到這些同樣站在反共面的市場,「很可惜,台灣沒有早一點發現。」

高仁山說,蔡總統在演說中特別提到台灣要與美國、自由世界貿易協定。他說,越南之所以在近期崛起,就是因為他們與美國簽FTA,同時是RCEP、CPTPP的會員國,這突現台灣簽BTA的重要,除對我國傳產的出口有利外,更重要的是可通過貿易與美國在科技與文化方面展開合作。同時象徵台灣在智慧財產權的實力,已經可以跟美國進行對談,這是台灣的一項突破。

至於CPTPP,高人山說,過去在亞洲,都是由中共在主導貿易方向,並沒有以民主世界為主的國家主持的貿易協定,而CPTPP就是在補足這塊的空缺,「台灣的加入勢在必行,除了有利於貿易,同時對台灣的文化、科技,以及災害抵抗能力,都會有所幫助。」

蔡英文的演說同時提到台灣半導體在全球具有的關鍵位置,高仁山說,台灣發展半導體從扁政府、李登輝總統時期就開始,如今碰上難得機遇,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他說,半導體產業鏈是一種典型的各國合作產業,如高端機械設備得依賴美國與荷蘭,精密化學材料來自日本語德國,台灣在晶圓代工領域具有不錯的成績,象徵台灣是優異的「整合者」。

高仁山說,近兩年因為疫情,使得遠距上班需求暴增,加上電動車也在發展,使得晶片出現嚴重短缺,而台灣在過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答應西方國家調配產能,「這體現出台灣是個愛好和平、幫得了忙、願意幫忙的國家,這是很正面的形象。」

責任編輯:玉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