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疫情延誤就醫 大腸癌延誤併發腸穿孔

聯新國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子安-紅色箭頭區域為腹腔內膿瘍所在。(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人氣: 502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1年02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過度擔心疫情,即使身體不適卻堅持不到診所醫院看病,反而延誤病情。50多歲林先生從去年就感覺肚子疼痛,因為擔心疫情而強忍不就醫,自行買胃腸藥服用未見改善;上個月腹痛難耐,到醫院掛急診,檢查後赫然發現是大腸癌腫瘤導致腸穿孔感染,經手術治療後,順利返家。

聯新國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子安表示,大腸癌腫瘤造成腸穿孔的情況並不常見,林先生因腫瘤增長擴大,不僅堵塞腸道而撐破,更演變成腹膜炎,平白忍受數個月的疼痛,並且延誤病情,所幸治療後已無大礙。

林先生到院急診,院方進行腹腔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大腸癌腫瘤已經破裂,造成嚴重感染。主治醫師陳子安先為他安排腹腔膿瘍引流,再實施左側半結腸切除與腸吻合手術。林先生術後恢復良好,可以進食,能正常排便,住院2個星期,順利出院,後續將評估再做輔助性治療。

住院期間林先生相當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只有1位朋友陪病,也謝絕家屬探病。林先生笑說,看病住院沒想像中可怕,醫院的防疫措施和清潔消毒都很確實,再加上醫護人員的悉心照顧,讓他感覺很放心。林先生悔不當初聽左鄰右舍談論疫情而心生畏懼,強忍數月疼痛卻不敢接受檢查治療,以致延誤病情。

陳子安指出,癌症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大腸直腸癌是台灣發生率最高的癌症,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建議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是治癒率很高的癌症。大腸癌與飲食生活息息相關,也和年齡及遺傳有關,政府補助50歲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建議有家族病史者應更早做篩檢,甚至做大腸鏡檢查。陳子安強調,各種必要的檢查與治療不該因為疫情而中斷,防疫期間只要好健康管理,仍可以放心到醫院看病,才不會因此耽誤治療時機。

陳子安進一步表示,如果排便習慣改變持續超過2週、血便或糞便有黏液、不規則腹痛或絞痛、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經常腹脹便秘、排便不乾淨(裡急後重)、不明原因貧血,都是大腸癌初期徵兆,應儘早到醫院檢查。◇

責任編輯:李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