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半導體 為對美談判添分量

美國去年購買台灣的晶片、電腦與機械產品,已達到293億美元的貿易順差。(Carsten Koall/Getty Images)
人氣: 18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1年03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原彰台灣台北報導)全球車用晶片面臨短缺,美、日、德等國皆通過外交手段,希望台灣增加產能,美國媒體報導,通過此事件,台灣在與美國間的貿易談判上,增加了更多的話語權,讓雙方的位置更加對等,而美方認為台灣除了半導體產業外,在防疫上的表現出色,以及屬於民主國家的一員,這都成為美方願意支持台灣的理由。

據美國之音的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在2月24日簽署一項行政命令,要求美國開始解決車用晶片短缺的問題。而據統計,美國去年購買台灣的晶片、電腦與機械產品,已達到293億美元的貿易順差,突顯台美在尖端電子零件上的合作關係。

報導指出,美國是台灣的第二大貿易夥伴,而台灣從1994年開始,即不斷嘗試想與美國簽署貿易協定。而在2020年時,台美間的貿易總額已達到909億美元。

報導指出,從上個月開始,拜登政府就要求台灣能夠增加車用晶片的產能。對此,投資諮詢機構Quantum International高級顧問布雷貝克(John Brebeck)分析,美國對半導體的需求,有助於提高台灣的地位。

雷貝克說,不論是美中貿易戰、半導體產業,以及中共肺炎的防疫上,台灣都有不錯的表現,而美國也想支持台灣這樣的民主國家,因此預期美台貿易關係將繼續向前發展。

對於台灣增加與美國簽貿易協定的籌碼,劉義鈞教授認為,由於台灣在半導體市場裡扮演關鍵角色,這無疑讓台在處理與美國間的貿易談判時,可以站在更加對等位置。他說,這是件好事,台灣終於可以向美國提出具體的產品,並以某種方式幫助美國。

另外,中共近期召開兩會,中國自主開發晶片成為熱門探討議題,而美國媒體日前更稱指出,中國半導體龍頭廠中芯國際會是最大贏家。

對此,美國之音引述美國知名智庫蘭德公司的高級研究員何天睦(Timothy R. Heath)的分析,指出中芯國際仍嚴重依賴美國的技術與零件,且與其它半導體廠相較,中芯的技術相對落後許多。

何天睦表示,美國仍限制中芯國際採購美國零件與設備,中芯國際正遭受到巨大的打擊,同時,這樣的採購禁令,也會降低華為等中國公司在全球的市占。

報導引述多名財經人士的結論,認為中芯不可能是最大贏家。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戰略技術專家劉易斯則說,真正的最大贏家是美國的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以及荷蘭的艾司摩爾(ASML)。

另外,全球鬧晶片荒的狀態也受到美國政府的重視,分析指出,由於晶片攸關到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地緣政治的安全問題,因此美國政府也將提供相關的支持,讓美國製造商仍保持世界最先進製造商的地位。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