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校正回歸」存疑慮 台立委:數字為何可相加?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1年05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3日記者會上,提及「校正回歸」一詞,引發各界議論。台灣民眾黨立委高虹安23日表示,該詞並非統計學、會計學的專有名詞,比較像是修辭學,並質疑為何能夠將「報告日」數據與「採檢日」數據直接相加,同時也建議,台灣能夠參考國外做法,架設網站即時更新各項發布數據。

高虹安表示,「校正回歸」一詞引發網路熱議,其實該詞並非統計學、會計學的專有名詞,比較像是修辭學,美國用的是「回填(backfill)」一詞,比較適合,高虹安表示,之所以有「校正回歸」現象,主要是因位篩檢量突然擴大,造成PCR核酸檢驗在通報的程序上有許多延遲,以致從採檢日到確診日,中間會有許多天的誤差。

高虹安說,指揮中心22日以「校正回歸」方式回填了400例確診案例,比當天的321例還多,造成民眾恐慌,擔心若在6天前,對於疫情數字的掌握有這麼大的落差,是否代表指揮中心對疫情的控制,包括進入三級的時間或在疫調上產生問題,大家認為是否某種程度,已經延誤對疫情的判斷,台灣目前的疫情比民眾想的更嚴重。

另外,針對指揮中心22日以圖表解釋「校正回歸」。高虹安表示,當中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也就是橘色的「校正回歸」部分為「採檢日」,藍色則是用「報告日」計算,圖表怎麼可以把兩個不同依據的數字相加,應採用資料視覺化的方式,淺顯易懂地呈現,根據美國的做法,則把「報告日」當天出來的案例數,和「採檢日」回推的數據做分隔。

最後,高虹安說,若從採檢到通報,所有數據都會進資料庫,那其實不用讓陳部長每天在記者會上就確診數字「報時」,建議像國外以資料視覺化的方式用網站呈現,可即時更新數字,民眾只要上網,就能看到所有疫情發布狀況。其次,指揮中心需盡快掌握,PCR檢測情形,是否有量能不足的情形,瓶頸為何。

責任編輯:玉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