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墨爾本男子患皮膚癌 或需過兩年無鼻生活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1年06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瀋詩昂墨爾本編譯報導)今年2月底,墨爾本24歲男子馬斯切夫斯基(Josh Maschewski)的鼻子上長出了一個小痘點。隨後,這個痘點越長越大。經過多方問診和檢查,最後醫生確診他患上了鱗狀細胞癌(SCC)(澳洲一種常見的皮膚癌)。因此,他提醒人們,千萬不要忽視自己臉上長出的痘痘。

據九號新聞網報導,馬斯切夫斯基鼻子上長出來的痘點最初看起來就像一個即將冒出頭來的痘痘,他的女友納茲夫斯基(Ayshe Nazifovski)試圖把它擠出來,但沒有用。

後來,這個痘痘越長越大,兩個星期後竟長到像他的鼻孔一樣大。馬斯切夫斯基很擔心,就去看了全科醫生,醫生說他臉上的痘痘只是一個發炎的癤子,並給他開了一些抗生素。

然而,抗生素並不起作用。於是,女友又陪他到墨爾本西區的一家醫院去檢查。他們在急診室等了10多個小時才見到醫生,結果這裡的醫生也說他臉上的痘痘是一個發炎的癤子。

女友納茲夫斯基說,這些醫生們都沒想到要檢查一下馬斯切夫斯基是否得了皮膚癌。「每個人都說這是一個感染的癤子,想辦法把膿擠干就好了。」

「這樣的遭遇很令人不快,馬斯切夫斯基總是無果而返,可是這個不知名的腫塊卻越長越大。」

這個時候,儘管馬斯切夫斯基很想保持清醒,但他卻一直感到昏昏欲睡,並說他的鼻子裡總是嗡嗡作響。

最後,直到他們去看了皮膚科醫生,才得到了答案。這位皮膚科醫生看了一眼馬斯切夫斯基的鼻子,立即就覺得不對勁。

經過檢查和診斷,馬斯切夫斯基患的是鱗狀細胞癌。這種皮膚癌可能會發生在身體經常晒到太陽的部位,包括頭部、頸部、面部、手部和手臂。

根據Spot Check Skin Cancer Clinic的數據,澳洲每天都有2500多人在接受非黑色素瘤皮膚癌(例如鱗狀細胞癌)治療。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的發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明顯增加,女友說,馬斯切夫斯基可能是澳洲最年輕的鱗狀細胞癌患者之一。

不幸的是,雖然醫生為馬斯切夫斯基切除了鼻子上的癌細胞,但沒過多久它又長出來了。之後,他被轉到Peter MacCallum Cancer Centre癌症中心,在那裡他的左鼻孔被切除了。

納茲夫斯基說,醫生只有在確定所有的癌細胞都被切除後,才會開始為馬斯切夫斯基的鼻子進行整形,這可能要等兩年之後。

她說:「對於一個24歲的年輕人來說,得知自己在接下來的兩年內可能都沒有鼻子,這是很難讓人接受的。」

現在,馬斯切夫斯基需要每週做5次放射治療,連做6週。為了幫助馬斯切夫斯基治病,納茲夫斯基發起了眾籌,截至目前,他們已籌集了超過3000澳元。

這對情侶提醒人們如果遇到和馬斯切夫斯基類似的情況,千萬不要大意。

納茲夫斯基說:「如果你覺得專家的建議不妥,那就去別的地方進行檢查。」「我們帶著這個『發炎的癤子』去了4個不同的地方,所以你要瞭解自己的身體。」

責任編輯:李欣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