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民主政體應合作

圖為立陶宛國旗。(PETRAS MALUKAS/AFP via Getty Images)
人氣: 19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21年08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怡欣台灣台北報導)立陶宛同意設立台灣為名的代表處,遭中共外交與經濟報復。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爾德基斯(Matas Maldeikis)27日說,北京的企圖是激化立陶宛國內政治對立;民主政體應相互協助,致力打造更具韌性的供應鏈,以維護共同利益。

台灣將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是在歐洲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邦交國境內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引發北京不滿並於10日宣布召回駐立陶宛大使。

立陶宛出口貿易面臨入中國許可與認證程序無端遭暫停、輸中貨品「不合格率」突升、鐵路貨運恐中斷數月、海運費用疑似針對性漲價等威脅,中方停止立陶宛的農林牧、飼料、食用內臟、啤酒等品項出口中國。

對此,馬爾德基斯說,中共施壓顯然是因擔憂其它國家跟進立陶宛,積極追求與台灣發展互利合作關係。此外,立陶宛是歐盟及北約成員,這讓中共更加難受。中共期待透過以商逼政,進而激化立陶宛國內政治對立。倘若立陶宛讓步,北京只會食髓知味、得寸進尺。

他說:「民主政體應相互協助,致力打造更具韌性的合作關係及供應鏈,以維護共同利益」,中國經濟不是自由市場,外國企業一旦被黨國視為「不符需求」,可能被逐出、當人質,甚至面臨牢獄之災,企業與這樣體制往來,早須了解其中隱含高風險。

馬爾德基斯說,台立合作帶來就業機會,將是立陶宛「挺台」得以延續的最佳保證之一,相信兩國在經濟、教育、高科技領域可取得極佳合作成果。未來立陶宛不論誰執政,在有實際好處情況下,都不會在對台立場上退讓,支持台灣與自由民主符合立陶宛國家利益。

《衛報》26日引述分析指出,中立雙邊貿易總額去年僅23億美元(約新台幣642億元),中共對立陶宛經濟影響力有限,北京停止與立陶宛貿易,是意在對歐洲其它國家發出警告:如果他們在台灣問題上越過紅線,將嘗到後果。

不過,26日歐洲地區「福爾摩沙俱樂部」28國,包括英、法、德、荷蘭、比利時及歐洲議會等共同主席聯名致函歐盟及北約領導層,聲援立陶宛與台灣發展關係,譴責中方「懲罰」立陶宛,同時請北約就立陶宛遭受中共及俄羅斯複合式威脅表達聲援。由此可見,儘管歐盟接收到中共警告,也不願再向中共恐嚇威逼妥協。

責任編輯:呂美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