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新生兒死亡率高 醫籲重視高齡產婦

人氣: 100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2年03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台灣新生兒死亡率高於日、韓等國,新生兒科醫師認為,應重視高齡產婦、青少年懷孕者等早產高風險群,因若不清楚胎兒發展狀態,相關風險也較難提早掌握。

新生兒死亡率是指出生時有生命徵象的嬰兒中,在28天內死亡的比率。台大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周弘傑說,台灣2019年的新生兒死亡率為千分之2.4,與日本千分之0.9、韓國千分之1.5相比,新生兒死亡率明顯高於他國。

台灣新生兒死亡率高於日、韓等國。(中央社)

美國研究顯示,孕婦早產時若有新生兒醫師在場,新生兒死亡風險可減少32%。周弘傑認為,婦產科照顧媽媽,新生兒科照顧小朋友,呼吸與心血管問題是新生兒出生後27天內死亡的主因,此方面屬新生兒科專業,但在健保沒有給付下,新生兒科醫師雖義無反顧待命會診,但若政府予以關注,相信會有更多人投入。

周弘傑提到,近年韓國、台灣500克以下新生兒數量都有增加,雖原因不明,但基本與早產有關,認為高齡產婦、青少年懷孕者等早產高風險群應更被重視,這些媽媽懷孕後,不清楚胎兒發展情形,相關風險也較難提早掌握。

婦產科醫師應掌握產婦生產前關鍵500天,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教授鄭博仁說,要減少新生兒死亡率,應從產前介入做起,不過臺灣目前缺乏生產相關的「品質管理機制」,他呼籲,政府部門應針對產前到產後各個環節訂定指標,並建立品管機制、做好監測,才能真正有系統的改善新生兒死亡率。

有醫師經歷的立委林靜儀也提出幾點因應對策。首先,高危險妊娠產婦生產時,新生兒科醫師應到場待命並適時介入,健保都應給付,不該讓新生兒科醫師做慈善;各縣市家庭教育中心內部要有專家,協助照顧新生兒、高需求嬰兒的家庭。

林靜儀說,應移除「母嬰親善」的政策任務,因為幾乎所有媽媽都有母乳哺育概念,這部分政策資源,應投入到介入高風險家庭。另不同層級醫療院所應訂定不同的剖腹產率指標。林靜儀說,醫學中心新生兒科醫師待命及介入高風險分娩過程時,也應納入高風險分娩給付範圍,這樣新生兒科醫師才會願意待醫院,不會持續流失到診所。

孕前教育應提前,林靜儀說,國中、高中時就要引導學生思考,人生中是否要有生育計畫,及生育前應該如何充實自己的身體、心理知識。◇

責任編輯:玉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