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肥胖恐增加染疫風險 桃園醫院:正確減重抗疫

桃園醫院新屋分院營養師張秀年指出,民眾開始正視「肥胖問題」。(桃園醫院提供)
人氣: 85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2年05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出,「肥胖」恐為感染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和導致重症的高風險因素之一。國民健康署呼籲大家,除了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外,也應留意自己及家人是否有肥胖問題,從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開始採取行動,更在網站上不斷宣導「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減重抗疫情」,來提升民眾的健康。

桃園醫院新屋分院營養師張秀年指出,民眾開始正視「肥胖問題」,固然可喜,但是採取的減重方法是否正確?更令人擔憂,若一味要求「速效減重」,而採取極低熱量飲食,或者將目光聚焦在「熱量」數據上,而忽視食物背後隱藏的營養價值,恐會造成營養代謝及免疫上的失衡,尤其「蛋白質」是身體組織建構、修補及製造免疫細胞的重要營養素,攝取量不足時會導致肌肉組織流失、基礎代謝速率下降及免疫功能變差。

如何才能安全減重又防疫?張秀年建議,減重時速度不宜過快,每週以不超過0.5公斤~1公斤為原則,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且種類多變換。最重要的是,每日一定要攝取足量的優質蛋白質。蛋白質的來源要以高生物價蛋白為首選,例如:牛肉、豬肉、雞肉、鮭魚、蛋類、牛乳、黃豆等,都是優良的蛋白質來源。因為胺基酸種類較完整,且在人體內的吸收、利用率較高,提升免疫的效能也較佳。

張秀年強調,減重期間的蛋白質,建議量通常會大幅上調,例如:健康成人每日蛋白質需求量約1.0公克至1.2公克/公斤體重(以體重60公斤估算,每日至少需要60公克~72公克),減重期間的蛋白質需求量,則建議調高至1.5公克~2.0公克/公斤體重才足夠。

換算下來,每餐至少要吃3兩至4兩低脂瘦肉,相當於整個手掌大的分量。對於每天只固定吃低脂雞胸肉減重的朋友,建議蛋白質種類也要多變換,才能提升營養加乘的效果,如鮭魚、蛤蜊、牡蠣等海鮮類,其富含的鋅也兼具免疫強化的功能。◇

責任編輯:黃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