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多倫多高校冒險與中國合作 涉敏感課題

FAU的報告,聚焦多倫多大學廣泛參與和中共軍事機構的科研合作,在報告中提到了近400次。(Shutterstock)
人氣: 102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3年11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Andrew Chen報導/周行編譯)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多倫多高校與中國學術機構合作發表了數百篇論文,這些機構與中共軍方有聯繫,而且,科研涉及敏感課題。

由風險分析和服務機構Frontier Assessments Unit(FAU)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加拿大的大學與中國7所院校合作發表了371篇論文,這些院校因與中共軍隊關係密切,被稱為「國防七子」。

報告稱,雖然這些合作可能帶來技術進步,但也對加拿大的機構和整個國家構成了重大安全風險,其中包括潛在的知識產權盜竊、將民用技術用於軍事目的,以及聲譽和學術獨立性的風險。

該報告的合著者、前美國空軍情報官員伊茲(LJ Eads)表示,加拿大和美國越來越意識到與中共劃清界限的必要性。

他對《大紀元時報》說,在軍民兩用技術或軍事技術方面,目前的熱門話題是「我們應該如何與中國(中共)脫節?」

上個月,加拿大安全情報局(CSIS)局長戴維·維尼奧特(David Vigneault)在與五眼聯盟領導人會面時曾說,中共非常重視發展軍民兩用技術。

「他們(中共)在我們的大學和在新技術方面所做的一切,都將去到一個非常有組織的系統中,為軍隊創建軍民兩用技術。」他說。

FAU的報告,聚焦多倫多大學廣泛參與和中共軍事機構的科研合作,在報告中提到了近400次。多倫多都會大學也深度參與了類似的合作。

《大紀元時報》聯繫了多倫多大學和多倫多都會大學徵求置評,但發稿前尚未收到回覆。

「創可貼解決辦法」

今年早些時候,針對涉及外國實體的科研資金,加拿大政府出台了更嚴格的政策,聯邦科研資助委員會將拒絕資助與外國政府有聯繫、構成國家安全風險的相關科研項目。

7月12日,聯邦政府推出新的《科研合作國家安全指南》,旨在防禦外國干涉、間諜活動和技術盜竊。該指南列出了被認為敏感或具有雙重用途的科研領域,包括先進武器、人工智能、生物技術和量子科學等。

然而,FAU的研究涵蓋了2019年8月至2023年8月的科研出版物,發現加、中機構之間在這些領域繼續科研合作。

伊茲將加拿大政府推出的應對措施描述為「創可貼解決辦法」。他說,加拿大缺乏懲罰措施,迫使科研人員終止與中方的科研合作關係。

「如果你無法獲得加拿大的資助,大學仍會付錢給你。你只是不能參與加拿大的科研項目,但你可以參與中國的科研項目,你仍然是在為大學工作。」伊茲說。

人才招聘

伊茲表示,北京的全球人才招聘計劃,是促進加、中機構之間持續合作的另一個關鍵因素。中共廣泛的人才招聘計劃,已使美國政府日益擔憂,聯邦調查局警告稱,中共的計劃可能會刺激「竊取商業祕密、違反出口管制法或違反利益衝突政策」。

他特別提到《華盛頓時報》的報導,稱中國浙江省最近發起的「鯤鵬行動計劃」,旨在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級科學家,尤其是獲得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等著名獎項的學者。

伊茲表示,中方通過提供「令人震驚的」資金激勵,吸引國際人才,北京正在推行一項長期的地緣政治戰略。他說,相比之下,加拿大和美國當局更關注短期軍事建設,這可能會導致西方國家在未來陷於落後局面。

「在人才招募、未來戰爭和未來主導地位方面,他們(中共)正在考慮長期計劃。我們正在考慮的是六個月的計劃:就是我們需要多少戰鬥機,國防企業需要多少資金。我們沒像中方現在所做的那樣,去考慮人才和專業知識。」他說。

「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人才和這些專家將比新的下一代戰鬥機更重要。」伊茲說,「如果你現在對五角大樓這麼說,我認為會遇到很大的意見分歧,因為我們仍處於導彈、炸彈和戰鬥機的時代,而不是戰略混合的戰爭理念時代,那時,人才和專業知識會是重要因素。」

責任編輯:岳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