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雲林文化藝術獎頒獎 89位得獎 6位獲貢獻獎

六位榮獲貢獻獎得主接受縣長張麗善親自頒獎。(廖素貞/大紀元)
人氣: 31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3年12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 雲林報導)第十九屆雲林文化藝術獎頒獎典禮,12/2日在雲林表演廳舉行,今年除了頒發六位貢獻獎外,尚有10類藝文競賽,經學者專家審慎評選,共選出89位得獎人。其中被譽為雲林縣藝文界最高殊榮「貢獻獎」,今年由螺陽文教基金會榮譽董事長張億載、文史工作者楊永雄、作家李瑞月、書法家盧彩霞、布袋戲藝師吳福訓、粧佛雕作藝師陳明洲等6位獲得。

螺陽文教基金會榮譽董事長張億載榮獲貢獻獎獲縣長張麗善表揚。(廖素貞/大紀元)
貢獻獎得主作家李瑞月(筆名季季)接受縣長張麗善表揚。(廖素貞/大紀元)
文史工作者楊永雄榮獲貢獻獎。(廖素貞/大紀元)
書法家盧彩霞榮獲貢獻獎,接受縣長表揚。(廖素貞/大紀元)

今年文學獎新詩類首獎由劉金雄獲得,作品〈蔗香-泥土釀的甜〉,評審表示帶有雲林的新詩風格,農業大縣的文學風氣,飄送著濃郁的地方色彩,讓我們看到一些過去未曾接觸的語境,甚而看到另一種雲林的特有美感;散文類首獎鄭委晉,作品〈濁土〉以濁水溪做為父親的意象,以其一輩子工作的起落深入回顧,穩穩當當地對土地和父親,帶著理智的感性詮釋,深入而不落俗,句句到位,少有拉雜的贅述,評選既全票過關,實至名歸。

文學獎新詩類首獎由劉金雄(左)獲得。(廖素貞/大紀元)
散文類首獎由鄭委晉(左)獲得。(廖素貞/大紀元)
傳統音樂類首獎太日樂集,作品〈草、日、月【羽獸神樂】〉。(廖素貞/大紀元)

傳統音樂類首獎太日樂集,作品〈草、日、月【羽獸神樂】〉,主題鮮明、樂器配合度,舞台效果佳;戲劇類第二名黃世志電視木偶劇團,作品〈掌中戲乾坤〉,五音清晰,表演內容適合推廣,劇團發展多樣態演出,積極推廣值得鼓勵;戲劇類第三名吳福訓,作品〈西螺七崁阿善師〉,積極推廣在地的故事,劇情篩選對本土文化有益,後場配合優美。

「美術獎」水墨類首獎康興隆,作品〈竹林清韻〉描寫竹林的自然景致,在紛雜的環  環境顯現自然的生命力,霧氣穿梭林間,呈現清新的氣息與空間深度,麻雀飛躍期間,昆蟲和水珠的表現使畫面產生靜與動的對比及韻律感,以細膩的筆調、優雅而有層次的  墨韻及色彩詮釋主題,為東方媒材筆墨表現之佳作。

「書法類」首獎葉修宏,作品<陸九淵詩•俞樾聯>行筆流暢合隸行草成兩件作品,又可搭配成一大作,行草搭配色宣書陸九淵詩,隸書錄俞樾聯,詩聯合璧文采相得益彰,加上傳統筆法,古風盎然, 令人嘉善樂賞!

「西畫類」首獎林玫筠,作品<日常之外>在粉紅、青綠互補顏色的鋪陳裡,呈現出視覺產生的節奏與韻律感。整體畫面訴說了創作者所面對的日常,創作者以活潑輕快的筆調書寫,正如欣賞一首交響樂曲,讓人身心舒暢。

「工藝類」首獎王清源,作品<媽祖文化意象-先行者>作者以多角度的視覺效果及切割形式,彰顯畫面的統一與多變化。以漆的紅黑為對比,以白色凸顯報馬仔的視覺效果,產生整體畫面的和諧與動態,輔以特殊的隱喻造型與效果,此作品在畫面造色、漆藝技法與隱喻均具豐富性與啟發性。

「攝影類」首獎謝志森,作品<麥寮王船祭之手轎>,作者拍攝王船祭起轎儀式的剎那情景,構圖富於動感,視點集中在跪地轎夫,時間掌握十分精準,產生有力的畫面,把整個事件的敘事性,完整呈現在一張作品中。

縣府文觀處長陳璧君指出,雲林文化藝術獎頒獎典禮是雲林藝文界最大盛事,雲林縣政府從2021年開始,除了貢獻獎之外,10類藝文競賽採全國性徵件,吸引各地藝文佼佼者共同角逐,徵件件數一年比一年多,透過這樣辦理模式, 讓不同世代藝術家共同見證雲林文化藝術成長茁壯、傳承。今年六位貢獻獎得主除了德高望重之外,每一位都秉持專注於自己的專業,一生奉獻,雲林縣政府對於文化藝術貢獻獎有非常高的標準,希望透過貢獻獎得主作為標竿;另為表重視對藝文重視,縣府這些年也以三金規格打造雲林文化藝術獎頒獎典禮,榮耀所有獲獎者。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