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全台教育局處長會議 聚焦國際視野

教育部於7月18、19日舉辦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全國22縣市教育局處長齊聚一堂。(教育部提供)
人氣: 161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3年07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紫馨台灣台北報導)教育部7月18日舉辦「112年度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當日議程聚焦在深化國際教育。與會學者談到,以目前人口數來看,中國跟印度前1/4的資優生人數,超過北美學生人數,因此台灣學生未來的競爭對象並非是坐在身旁的同學,而是全世界,若要提升台灣學生競爭力,須強化國際觀。

嘉義市文雅國小透過跨國共學和日本學生共同完成藝術壁畫,並結合種植鬱金香及參與國際學伴等活動,提升學生國際素養。
嘉義市文雅國小透過跨國共學和日本學生共同完成藝術壁畫,並結合種植鬱金香及參與國際學伴等活動,提升學生國際素養。(文雅國小提供)

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7月18、19日移師新北市舉行,全國22縣市教育局處長齊聚一堂,會議主題訂為「數位扎根.國際視野」。今年的會議不同往年,縣市首長沒有出席現場,新北市改由副市長劉和然到場;此外,立法院因18日審議性平三法,教育部長潘文忠陪同行政院長陳建仁在立法院備詢,因此無法出席。

針對深化國際教育的主題,教育部國教署國際教育課程發展計畫主持人劉美慧表示,世界正快速的變化,看到世界正在被AI主導、訊息量非常大,因此教學不能只著重在表面事實或資料搜集,學生要學會的是如何問問題、如何判斷統整資料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首先要思考的是,學習與教學的改變。

劉美慧談到,台灣學生的國際觀仍待加強,日前有調查詢問學生哪個國家的難民最多,結果大多數學生回答非洲,但答案是敘利亞。她說明,非洲是一個州、並不是國家,所以學生對於國際時事並沒有清楚理解,甚至會有刻板印象,所以若要提升競爭力,國際觀非常重要。

國際觀可以決定世界有多大,她表示,但國際觀並不只是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而是要跟世界一起學習,至於該如何深化國際教育的課程,目前教育部有「中小學的國際教育中程發展計畫」,各個縣市也有類似國際教育的白皮書或是發展計畫,而中央跟地方的合作也很重要。

嘉義市文雅國小校長黃金木分享學校歷經15年深耕國際教育課程,參與跨國專案的學習計畫,透過跨國共學和日本學生共同完成藝術壁畫,並結合種植鬱金香及參與國際學伴等活動,提升學生國際素養。

劉美慧認同地說,推動國際教育其實很容易,只要願意走出去,就可以讓世界看見台灣。

嘉義市文雅國小透過跨國共學和日本學生共同完成藝術壁畫,並結合種植鬱金香及參與國際學伴等活動,提升學生國際素養。
嘉義市文雅國小透過跨國共學和日本學生共同完成藝術壁畫,並結合種植鬱金香及參與國際學伴等活動,提升學生國際素養。(文雅國小提供)
嘉義市文雅國小透過跨國共學和日本學生共同完成藝術壁畫,提升學生國際素養。
嘉義市文雅國小透過跨國共學和日本學生共同完成藝術壁畫,提升學生國際素養。(文雅國小提供)

責任編輯:呂美琪

評論